说起给娃娃吃药,家长们有各种高招:分半颗大人的药给娃娃吃;药太苦端杯牛奶或者果汁就着吃;把药压碎再放点糖加点水就吞下去了;娃娃中午的药忘吃了,晚上多吃一颗补上……这些有问题的喂药方式可能会让娃娃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今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张志清药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些经常给娃娃用的喂药方式都有啥问题。 误区1: 大人的感冒、腹泻药分一半给娃吃 错误原因:成人的感冒药含有解热镇痛成分,比如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这类药,成人的含量比较高,即使分半颗给娃娃吃,药量还是过大,可能导致娃娃服药超量,导致肝损害。成人常用的腹泻药,比如诺氟沙星(氟哌酸),属于儿童禁忌用药,会影响儿童的软骨发育。 正确方法:找专科医生诊断,开出适合儿童吃的药,而不是自己找药给娃娃吃。 误区2: 用牛奶果汁服药,吃完再吃巧克力 错误原因:果汁含有果酸、维C之类的成分。常用的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娃娃吃的是干混悬剂,拿果汁吃药,果汁中的维C会破坏药物稳定性,影响药物疗效。比如贫血的补铁或补锌等微量元素的药,喝牛奶会干扰、降低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药效;使用牛奶服用碳酸钙,还可发生碱奶综合征,甚至威胁生命。此外,巧克力中含有的草酸可能会影响补钙药中钙的吸收。 正确方法:抗菌药物干混悬剂对热不稳定,水温会影响药物的效果,不能直接把药倒进开水里,一般是先把水倒好,热水放成常温,再把药倒进去,搅拌好后给娃娃喝。现在的儿童补钙药口感都设计得相当好,用不着再用巧克力哄娃娃吃药。 误区3: 把药压碎,加点白糖兑点水喝下去 错误原因:缓释片、肠溶片不能这样吃。比如儿童吃帮助消化的多酶片,压碎了吃会破坏肠溶的功能,药物在嘴巴里就开始发挥帮助消化的药效,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胶囊当中,缓释胶囊、肠溶胶囊都不能剥开壳吃。 正确方法:一般大于6岁的娃娃才能吞下胶囊,如果娃娃不会吞服就容易被胶囊卡住喉咙,所以儿童剂型一般没有胶囊剂,要么做成水样,要么做成可以嚼着吃、口感比较好的咀嚼片。 误区4: 白天忘记吃药,晚上多吃一颗 错误原因:一天服用3次的药物,漏服超过4小时就不宜补服。如果超过时间补服,药物的药效不仅不会增加,副作用反而会成倍地增加。 正确方法:补服药的原则是超过服药间隔时间的一半就不补了,到下一顿吃药的时候再正常吃。 误区5: 泡腾片直接放在嘴里含着吃 错误原因:泡腾片一般把碳酸氢钠(小苏打)、枸橼酸(柠檬酸)粉与主药混合后压在一起,遇水酸和碱相互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所以把泡腾片直接放在嘴里吃非常危险,可能会导致娃娃窒息身亡。 正确方法:儿童服用的泡腾片比较常见,这类药为了改善娃娃服药的口感,需要泡在水里现溶现吃。 服药之前先看看说明书: 在服药上,娃娃和大人各有特殊性,不能随意相互换药服用。 在吃药前详细看说明书,说明书上用法用量会告诉你如何正确服用药物。总之,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就对了。药师哪里找,昆华医院二号门诊4楼15诊室找。本报记者 王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