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杉 封号处理固然很重,但对于“刀斧手”来说,造谣的成本太低,付出的不过就是复制粘贴,一旦“擦枪走火”,大不了换个马甲重头再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5月22日,微信公众号“至道学宫”被封禁,引发广泛关注。微信团队表示,此次封禁至道学宫,是因其“发布多篇编造整合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误导性强的谣言文章,包含如把尸体做成汉堡等惊悚谣言。”(6月2日《新京报》) 一个公众号的被封,竟然引发了自媒体圈狂欢,而且大家不是因为“羡慕嫉妒恨”,而是对其造谣惑众、胡编乱造忍无可忍。这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也十分值得微信团队思考,那就是作为内容发布平台,如何守好阵地,不让其垃圾遍地、苍蝇遍飞。 现在,“至道学宫”这个公众号被封了,互联网稍微清静了一点。然而也仅仅是“一点”。类似这样,以炒作、造谣、煽动为卖点的自媒体,在互联网上还少吗?不禁想到了此前影响力更大的“咪蒙”,两个公众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做的是“人血馒头”生意。“咪蒙”走了,来了“至道学宫”;“至道学宫”走了,会不会有后来者? 根据媒体起底,至道学宫“白云先生”的“文章”生意经念得很好。以这篇引起众怒的文章来说,打赏数超过700人。而在此之前,有内部人士透露,“白云先生”自己早在2016年就讲过,“平均每篇文章的打赏额超过万元,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有据可查的是,其《对新世界体系的预言与展望》一文获得71648元的收入。至道学宫创立于2015年10月,发表原创文章200余篇,且其还向线下融合,可见其多么赚钱。 现在,“至道学宫”被封了,但作为作者的“白云先生”仍在,会不会换个马甲继续坑蒙拐骗?可能性是很大的。每年,微信团队都会对一些“走火入魔”的公众号出手,可是只要青山还在,砍掉一棵树,还会有新树长出来。经常看到,一些写作者,一个号被封了,换一个号再来。有的还以此为卖点,进行“封号式炒作”,把自己包装成“英雄”,吸引更多粉丝。这次,至道学宫封禁后,就在其发布的声明中号召读者扫码添加微信企业号,以获得最新文章。 流言与谣言,其实就一步之遥,有的流言是新的,有的则是旧的。为什么很多谣言辟而不息、禁而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有很多“白云先生”在,这是他们的生意经。因此,封号处理固然很重,但对于“刀斧手”来说,造谣的成本太低,付出的不过就是复制粘贴,一旦“擦枪走火”,大不了换个马甲重头再来。 不排除一个可能,那就是至道学宫的生意经,会让一些人“心里痒痒的”,也想加入造谣行列。看看,“白云先生”赚钱多么容易,即便号被封了,但钱已经到手了,而且只要拥有粉丝资源,就像灰太狼“一定会回来的”。 封得了“至道学宫”封不了“白云先生”。值得思考的是,“白云先生”会不会换个马甲卖“人血馒头”?自媒体其实也是食品行业,生产的是精神食品。一个食品行业从业者,违背了重大伦理,会失去从业机会。而一个精神食品生产者,一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且造成巨大危害,可依然纵容其为非作歹,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笑话。 在对自媒体划红线的同时,能不能对自媒体从业者划红线?比如说,像“白云先生”这样的人,不给其谣言惑众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