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第A04版:发 布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去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1%


抚仙湖湖光山色引八方游客 本报记者 李秋明 张彤 摄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昨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4%。

    普洱景洪空气质量下降

    2019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1%,其中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泸水、芒市、楚雄6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丽江、芒市、香格里拉等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18年相比有所改善,特别是丽江、芒市改善幅度大于20%。普洱、景洪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18年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中景洪的下降幅度大约10%。

    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景洪、普洱、临沧、蒙自、曲靖、昆明、玉溪等地区。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占56.6%),其次为细颗粒物(占43.4%),臭氧污染态势有所加重。景洪出现污染天数较多,其次是普洱和曲靖。

    森林覆盖率达62.4%

    去年,云南省森林面积2392.65万公顷,覆盖率为62.40%,森林蓄积量20.20亿立方米,与2018年相比,全省森林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截至去年底,全省湿地总面积61.4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40.5万公顷,人工湿地20.9万公顷,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已建设国家湿地公园18处,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为52.96%。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4处,总面积为286.7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基本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记录外来入侵物种441种4变种

    全省共有陆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6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55.6%,I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8种,Ⅱ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7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6种,占全国的47.2%,I级重点保护植物38种,II级重点保护植物108种。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白眉长臂猿、印度野牛等25种野生动物和华盖木等75种植物为云南特有或主要在云南分布。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总体呈现“种类多、数量少、分布窄”的特征,分布于云南的亚洲象、滇金丝猴、黑冠长臂猿等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共分布有鱼类13目43科199属629种,其中土著种594种,外来种35种,云南鱼类种类居全国第一,约占中国淡水鱼类总数的40%。在629种鱼类中,珍稀濒危鱼类99种。中华鲟、达氏鲟、大头鲤、大理裂腹鱼、滇池金线鲃、胭脂鱼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共记录外来入侵物种441种4变种,I级恶性入侵类有33种,Ⅱ级严重入侵类有82种,Ⅲ级局部入侵类有99种2变种,Ⅳ级一般入侵类有68种,Ⅴ级有待观察类有159种2变种。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已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1个,总面积29685.79公顷。其中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总面积28534.8公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个,总面积1150.99公顷。保护的鱼类种质资源有100余种以及两栖类、爬行类和水生植物种。本报记者 杨质高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