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第A06版:调 查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多地政策松绑点亮“地摊经济”

    方寸之间,一个小摊,几样小商品,贴膜的手艺,这便是42岁的王全宇最近一段时间,用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生意”。

    王全宇来自黑龙江哈尔滨,2016年来到浙江杭州,此前和朋友合伙开了个烤肉餐馆。无奈疫情期间餐馆生意惨淡,无力支撑每个月6万元的房租,餐馆在今年3月关门。在家失业了一个多月的他,觉得这也不是办法,便开始每晚在杭州打铁关地铁口附近摆摊,重启创业。

    “小商品和手机膜都是网上批发的,最近进的儿童玩具、陶瓷碗都卖得不错,一般下午5点出摊到晚上10点收摊。”王全宇说,加上贴膜,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挣七八百元。

    “地摊”,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有着略显复杂的意味。改革开放之初,“摆摊”繁荣活跃了市场,也成为很多普通人的生计。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地原有的“小吃一条街”“地摊一条街”越来越少。如今,在政策松绑之后,“地摊经济”又被“点亮”了。

    城市的烟火气又要回来了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

    据悉,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此消息一出,中国网友纷纷点赞并表示,“城市的烟火气又要回来了”。

    多地已经开始“试水”。比如,四川成都设置了3.6万个流动摊贩摊位,带动10万人就业;河南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浙江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

    近段时间来,每天下午四五点,杭州一条名为“中赢康康谷”的小吃街上就开始热闹起来。沿街的小吃店热卖龙虾、奶茶、炒粉……商家早早把摊位支在路边,露天摆上桌椅板凳,美食的香味“无声”招呼过往的行人停驻品尝。

    “在政府指导下,我们在自家店门口有序摆放了18张桌子,客人来了也喜欢选择露天桌椅吃饭,觉得室外凉爽、氛围好。”战友龙虾店主刘露说,现在一晚上下来,流水能达到两三万元,生意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

    在王全宇看来,摆地摊对于他来说有“三低”,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和实惠。

    除了晚上摆摊,王全宇白天也会在网上研究货品,琢磨最近哪些货好卖。“等摆摊攒点本钱,未来再做回餐饮本行。”

    带动消费就业促进经济复苏

    据线上批发平台阿里1688数据显示,目前“地摊经济”最热品类为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个护家清、玩具等,相关品类买家数前三名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三省。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内贸事业部总经理汪海表示,“地摊经济”点亮了城市的烟火味,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能有力促进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加快复苏,进而带动消费和就业,促进经济复苏。

    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意味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挥出地摊的巨大经济作用,同时摆摊人员也要遵守相关规定,达到安全、健康、整洁等要求。”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