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大的生命力在于“源于生活”,对老师的模仿,若是脱离了“老师们”的原型,不具真实性,光靠演技很难征服观众。 因为神模仿老师一度引发关注的黑龙江鹤岗男孩“钟美美”,近日却大量下架模仿老师的视频。当地教育局回应称,承认学校与钟美美接触,表示是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去拍一些正能量作品。(6月3日《新京报》) 拍正能量作品的引导,很正确,但钟美美模仿老师的视频,能不能定义为“负能量”,值得讨论。 模仿老师的视频能够走红,表演者的演技和表演内容的真实,都得够硬。艺术最大的生命力在于“源于生活”,对老师的模仿,若是脱离了“老师们”的原型,不具真实性,光靠演技很难征服观众。 或许,在官方看来,钟美美模仿的内容多是老师的一些“负面”的工作和生活形象,因而不够“正能量”?而我认为,钟美美模仿老师训话、拍桌子、冷漠严肃等等,惟妙惟肖中尽管带着夸张,却看不出恶意。而如果老师乃至学校,通过“对号入座”对出了“感觉”,那不正说明,一些老师身上存在需要改进的情况吗? 钟美美的“模仿戏”中,引人发笑的夸张之处不少。而在网上,一些老师和曾经的学生,对钟美美模仿老师的某些“深刻形象”,却有着与官方不同的解读,认为“心善嘴恶”的性格原本就是很多老师的正常表现;认为某些“夸大了丑陋”恰好还原了老师的职业本色。反过来看,认为“学生模仿老师”涉嫌“负能量”的官方观点,不免有些“不近人间烟火”。 实际上,“钟美美模仿老师”不过是一个学生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眼中的真实的老师形象,而老师、学校和主管部门如果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了解到学生眼里老师的形象、对老师的评价,未尝不是好事。 钟美美模仿给一些人带来的不爽在于,呈现出来的多是“负面”,因而,官方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拍“正能量”的东西。但这似乎并不合理:为什么只可以拍“正面”,不可以拍“负面”呢?如果“负面”的东西通过被学生幽默方式曝光而得到改进,然后是现实中“负面”的越来越少,“正面”的越来越多,谁能说,曝光“负面”不是一种“正能量”? 不争的事实是,摆在台面上,摆拍的不少——刻意突出“正面”“正能量”,而“钟美美模仿”的“非正面”实际上正是需要而却又稀缺的另一面真实场景。对这种“另一面真实”,应该支持鼓励,还是压制、向另一个方向“引导”,不仅反映着一种思维方式,更反映着一种教育取向。 当地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学校发现(视频)后联系的孩子,然后学校将事情报告给分局,目前,分局已将事情报告给市教育局。——这个情况很是让人错愕、费解、困惑:一个学生拍了些“模仿老师”的幽默段子,居然被视为重大“异常情况”逐级上报?到底在担心什么?而在我看来,官方的过度反应才是最让人担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