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天,北京本土确诊病例迅速上升至79例。这会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非常态”吗?如何有效防控?未来发展趋势如何?15日晚,白岩松专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聚焦北京疫情。 目前北京疫情处于哪个阶段? 吴尊友:目前看来,疫情在早期就被及时发现了。首先,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指向一个来源,即新发地市场,没有造成广泛的传播,这说明它还在早期。其次,从病例特征看,疫情一般有两个特征,即家庭聚集性或医院聚集性。目前北京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特征,也没有观察到患者间的交叉传播。可以说,北京疫情第一时间被发现,精准定位在新发地市场。 如何研判未来疫情走向? 吴尊友:未来三天北京报告的病例数将决定这波疫情的走向。由于北京在11日出现疫情后,很快就响应了。对于那些已感染的病人,要发病的话,也就是在明、后两天;如果明、后两天的确诊病例数不出现大幅增长,可以说这次疫情就基本稳定在这样一个规模了。 可能还会有更早的病例,这需要流调来确认。把更早的感染者找出来,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这说明感染的范围还比较小。而且这些病人的症状也是早期,北京响应及时,疫情还是早期。 北京居民都需要做核酸检测吗? 吴尊友:没必要对北京全市居民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北京有无必要提高响应级别? 吴尊友:目前疫情是局部的,对于整个北京市来说,没有必要做响应级别的调整。 从北京返回当地都需隔离吗? 吴尊友:北京的疫情还是非常局限的,只局限在个别的小区,并没有蔓延到整个北京市,没有必要把整个北京风险都调到中风险。从北京回到各地,只要没有去中风险和高风险地区,就没必要实施隔离。 市场上的食品还安全吗? 吴尊友:对老百姓来说,现在市场供应大部分都是来自非疫区的,所以没有必要过度担心。此外,在处理这些食品的时候要注意卫生,特别是生食熟食的器皿不能交叉混用,尽可能不要吃生食。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