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挑战蹦床受伤受害者担责大头,是对消费者的警示。于成年人而言,应该对参与活动的安全性有着最为基本的认知,并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避免。也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张某到一家生态农庄蹦床馆挑战高难度蹦床动作,结果受伤,致全身多处骨折。6月28日记者获悉,北京一中院终审判决伤者担责80%,蹦床馆经营方担责20%。(据6月29日《北京晚报》) 挑战蹦床受伤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但是总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新闻中的这则案件就颇具警示意义,即:这次受害者自担八成责任。据一审法院认为,张某作为成年人,应知蹦床活动具一定危险性,空翻动作有一定专业性,自己作为初玩者操作具有危险性,但仍自愿做空翻动作将自己置于危险中,故对其损害应承担主要责任。 而蹦床馆经营方担责20%,是因为生态农庄虽在张某进蹦床馆内要求其签署《弹力空间蹦床馆入场安全免责须知》,但未特别标注与提示。蹦床馆内墙上及地上多处贴有提示标语,起到一定安全提示作用,但未能充分说明危险动作存在的受伤风险,消费者并不具备完全的风险判断能力,故生态农庄未尽到区域区分、引导、确认等安全保障义务。 挑战蹦床受伤受害者担责大头,是对消费者的警示。于成年人而言,应该对参与活动的安全性有着最为基本的认知,并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避免。也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好自身的安全。于本案中,张某应知蹦床活动具一定危险性,空翻动作有一定专业性,却仍对其不给予高度重视,而是逞强行事,显然是无知任性惹下的祸。 正如办案法官介绍,对于双方来说,明确而切实履行自身义务,是避免悲剧产生的重要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将风险转嫁给他人。确实如此。一方面经营方应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另一方面消费者同样不能忽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比如,按照运营方管理行事,时刻注意保护自身安全等。唯有如此,于消费者和经营方才能实现互赢。 避免此类悲剧的出现,笔者以为,市场监管不能缺位。比如,加强对此类娱乐项目安全性的监管,谨防运营方安全漏洞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还如,须做好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减少消费者安全知识欠缺等导致的悲剧发生;再如,对运营不规范问题,硬件设施不达标,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的运营企业,须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制性措施。 任何娱乐项目均须筑牢安全基石。但是,安全二字不能只等到出现事故后才去重视。尤其是对于游玩者而言,须时刻牢记安全,尤其蹦床活动具一定危险性,空翻动作有一定专业性,对此更应引起重视,即便想尝试,也应该按规矩来,谨慎行事,毕竟,万一出现意外,遭罪的还是自己,更有可能让自己担大部分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