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担忧线路调整后出行难 昆明公交明确,终到站暂时不变 7月8日,昆明公交发布了黄土坡车场施工改造期间,该车场11条公交线路的调整信息(详见本报7月9日A07版)。其中,106路的线路调整引发了滇池卫城小区居民的强烈反应。按照原定计划,7月10日调整后,106路将只行驶至滇池路正和小区。这意味着,在滇池卫城这个7342户近3万居民的大型小区里,唯一一条公交线路将被取消。昨日下午,记者从昆明公交集团了解到,106路线路终到站将继续维持原状,行驶至滇池卫城小区。 居民反映 小区内唯一一趟公交停运 以后出行怎么办 7月8日晚,物业在业主群发送了106路公交车线路调整的情况后,滇池卫城小区各个组团的业主群里炸开了锅。 “本来小区出行就非常困难,这么多住户,特别是老年住户就更难了。” “小区里还有小学、中学,两所幼儿园,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来小区上学、接孩子的老人怎么往返?” “如果106路不进来,至少该有一辆滇池路方向的公交车进来,度假区实验学校较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滇池路上各个小区的。” “如果都去公路转盘坐车,从小区红塔东路大门口步行到七公里转盘都要20分钟,靠小区里面一些的组团、学校走过去要40分钟。” “大家一起努力反映情况,希望能把106路留下来。” …… 红塔东路-环湖东路-体院路-兴体路四条市政道路围合范围内的滇池卫城小区,从2002年开始,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才全部完工。目前,滇池卫城小区内共有20个组团、7342户住户,小区居民人数近3万人。 虽然在小区四条道路的出入口附近,有9条公交线路,但是根据小区业主反馈,大部分公交线路的发车间隔时间都超过40分钟,还有几条线路是一天只发几趟的定时车。因此,进入小区的106路成了小区居民出行的主要公交线路,也是小区周边唯一一条往滇池路入城方向的线路。 现场走访 小区内共设3个停靠点 就近乘车步行不超15分钟 7月9日,记者来到滇池卫城小区实地走访。滇池卫城小区内部环线万达大道全长4.7公里,连通了小区内部20个组团的主要出入口。106路公交从红塔东路正门进入小区后,沿着小区内部环线万达大道行驶至滇池卫城实验中学后,从体院路出口驶出小区,在小区内一共设置了滇池卫城小区、滇池卫城幼儿园、滇池卫城实验学校3个停靠站点。这意味着,从小区任意一个组团,就近选择站点乘车,步行时间都不超过15分钟。而这3个站点一旦取消,小区居民要往滇池路七公里乘坐公交入城,步行时间至少将增加到半小时以上。 “刚刚在车上听司机师傅说,明天106路就不进来了,以后可怎么办啊?”下午3点半左右,家住滇池卫城小区铂睿组团的赵女士刚下106路车,就和同行的人议论起了这件事。赵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为了孙子上学,一家人搬到了学校旁边的铂睿组团居住,自己出门买菜、办事,都只能乘坐106路这趟公交。“这趟车不好等,二三十分钟才有一趟,但是比较方便,只要走到滇池路,就比较好转车了。” 下午4点,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学生陆续放学。106路公交站台上,学生结伴前来候车。目前,该校共有四至九年级6个年级的学生在滇池卫城校区就读。四年级的段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广福路上的长城滇池花苑小区。“平时上学,早晨父母把我送到学校,下午放学我就自己坐106路再转24路车回家。” 物业回应 尽可能加大电瓶车发车频率 但无法解决小区外部接驳 “大约十年前,小区曾开行过一条接驳公交线路,从红塔东路进入小区之后,在铂睿组团调头。”深圳市莲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滇池卫城项目总监余瑞仙说,从小区建成入住以来,公共交通的匮乏一直困扰着居民。 余瑞仙介绍,为了加强小区各个组团与小区内公交车站之间的接驳,物业还购买了8辆12座的电瓶车、招聘了5名专职驾驶员,在小区环线内双向开行摆渡车辆。“电瓶车从每天上午7点持续到晚上9点,但车辆需要充电轮换,所以基本上能保证半小时一班。” 在收到线路调整的消息后,余瑞仙表示,物业也积极向社区、住建等多部门反映小区业主的出行难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物业会尽可能加大电瓶车的发车频率,但是对于小区之外的公共交通,已经超出我们的运行范围。” 昆明公交 106路公交终到站暂不调整 依然驶入滇池卫城 事实上,在黄土坡车场至滇池卫城小区的运行线路上,106路的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0公里。在始发站调整至大漾田公交首末站之后,运营里程还将再增加。这意味着公交运营效率会随着路程的延长而降低,乘客需要更长的候车时间。 “我们已接到滇池卫城小区居民们的反馈信息,也再次对这条线路的调整进行了研判。”昆明公交集团生产经营部部长程刚说,为了保障小区居民的出行不受影响,7月10日起始发站调整后,106路的终到站将暂时不作调整,依然按照原线行驶至滇池卫城小区。同时,昆明公交还在该线路上调度新增了3台车辆,保障该线路的运营效率。 程刚表示,下一步昆明公交将会再进行市场调研,充分听取小区周边沿途线路居民的意见,进行出行人次、客流的统计,完善滇池卫城小区周边的公交路网布局,同时,不排除将通过从其他车场就近新开接驳线路或者其他公交线路的可能,更好地解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本报记者 孙琴霞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