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第A13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对能否“秒回”信息无须耿耿于怀

    □ 杨玉龙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能“秒回”,51.7%的受访者不介意对方不能“秒回”,55.0%受访者认为不一定要“秒回”,看到消息及时回复就好。(7月9日《中国青年报》)

    简单来理解,所谓的“秒回”就是收到信息后马上回复。当然,这样的回复效率自然会令人感到满意,毕竟在网上联系和沟通,回复消息有时不像面对面那么及时,“秒回”就能让对方感到舒适和被尊重。当然,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不可能时刻守着手机,也不可能时刻都关注社交平台的消息动态,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实现“秒回”。

    本质上而言,对社交“秒回”信息无须耿耿于怀,就应该宽容对方的不“秒回”。毕竟,对方手机没在身边,或者手机没有开机,或者暂时没有网络,还或者正在处理紧急事儿等,都有可能发生。更何况,面对对方的不“秒回”,所有着急的事情,电话联系也未尝不可,也就是说不“秒回”不应该成为彼此感情的破坏者。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55.0%的受访者认为不一定要“秒回”,看到消息及时回复就好。这也反映出大多数人的网络社交态度,笔者以为,本就该如此。从情理角度讲,回复别人的信息,体现的是对对方的尊重。未能及时“秒回”虽总能找到恰如其分的理由,但也应该认识到“该回复就回复”的重要性。否则,不好的社交习惯一旦养成,对自己无益处可言。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是处于已经在沟通的状态,那么“秒回”信息是一种尊重;如果中间有事耽误了,可以说一下,不要聊着聊着就没影儿了,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因为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人“想歪”,比如对方“失联”是否是出现了突发状况等。从这一角度看,良好的社交离不开“为他”意识,而这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更进一步而言,是否“秒回”信息也体现着社交智慧。尤其是对当下而言,手机及网络不仅是“生活工具”更是“工作利器”。于此,无论基于何种平台的社交,能否“秒回”信息,不仅彰显着对他人的尊重,同样是做人做事智慧的体现。总之,能否“秒回”信息,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于个人而言,应该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也应该宽容他人的不“秒回”。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