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情况座谈会上获悉,我省计划今年下半年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县、市、区作为试点,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等工作,积极探索形成既满足国家要求又符合地方实际、在全省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滇池东岸生态修复项目是典型的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见效”的案例,通过政府主导,优化调整修复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把千疮百孔的矿区修复为生态良好的区域,片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一方面,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恢复林地2800多亩,有效改善了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滇池水污染治理;同时,生态产品价值逐步显化,通过规划引领综合开发,整理建设用地9000多亩,宝能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项目已进驻,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7000个,还有“移动能源信息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有意向进驻。 为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我省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形成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一份家底、一本台账、一套制度”,通过系统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并向人大专题报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境影响评价、推进生态补偿等提供支撑保障。本报记者 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