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这3次醒来无路可走市民印象深刻 2013年7月19日晚 昆明市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其中盘龙区管辖范围内的金星立交桥、金殿水库,12小时降雨量分别为190.6毫米和190.7毫米。雨量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之间。这次强降雨分布不均,位于草海观测站12小时降雨仅为14.8毫米。 2017年7月19日晚 昆明主城区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据昆明主城区91个气象观测站统计:7月19日20时至20日08时,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9站(最大雨量为东华站154.7毫米),50-100毫米有31站,25-50毫米有27站,10-25毫米有18站,另有6站小于10毫米。 2019年7月20日凌晨 昆明连夜暴雨,春城再变水城。据昆明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观测,当天降雨量达126.8毫米。 正因为这3年在7月19日、7月20日都下了一场大雨且造成了城市内涝,因此市民对“7·20”这个时间点印象深刻。 历史易淹水点 共有249个 据统计,昆明主城区历史易淹水点共有249个,其中五华区共有66个淹积水点,盘龙区共45个淹积水点,西山区共53个淹积水点,官渡区共65个淹积水点,高新区共10个淹积水点,度假区共10个淹积水点。其中大部分都是立交、路段交叉口。 这个周末,昆明人又是在雨雨雨中度过…… “7·20”又来了,今年还会有单点暴雨吗? 昆明市气象台预测,7月19日、20日,昆明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 受辐合切变影响,预计7月18至20日昆明市自北向南将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天气,过程累积雨量30-50毫米,局部80-120毫米,其中昆明主城强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19日午后至7月20日上午,过程期间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雨、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据昆明市气象台台长李晓鹏介绍,“7月19日下午以后较强的天气系统会影响主城,考虑是中到大雨的量级,平均面上的降水可能在20毫米到30毫米左右,但昆明主城有城市热岛效应,会在短时有强降水出现,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暴雨,即50毫米有可能出现。” 为何一到“7·20” 昆明屡次下暴雨? 看过天气预报的不少网友都在感叹:“7·20”是“魔咒”吗?为什么一到“7·20”总有暴雨? 逢“7·20”必有雨?“7·20”真的是网友玩笑中的“魔咒”吗? 通过查询了近10年(2010年至2019年)7月19日、20日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得知,在这10年间,下雨的几率占到了83.6%,大雨为5.5%,多云的天气占16.4%。 此外,从雨季的角度解释:7月降雨多,真正的原因是——雨季来了。昆明地区夏秋季主要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及北部湾的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每年6、7、8三个月为主汛期,降雨集中,降雨过程雨峰靠前,雨型急促,降雨历时短,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由此可见,“7·20”的单点暴雨背后有其一定的规律。其实,网友们之所以会将“7·20”的降雨称为“魔咒”,是因为每逢大暴雨,城市便会出现内涝,让出行的市民苦不堪言。 为何一下暴雨 就导致城市内涝? 每逢昆明进入主汛期,城里不仅是雨,还有淹积水。那么,为什么一下暴雨,昆明总发生城市内涝呢? 昆明市内涝成因有多方面—— 一是单点暴雨强度高。每年6、7、8三个月为昆明主汛期,降雨集中,极易形成洪涝灾害。二是面山洪水排放通道受限。昆明主城三面环山,雨季来临时,洪水直接涌入城市,大量山洪携带泥沙进入管网和河道,水量增加的同时易造成阻塞,防洪压力较大。三是主城区部分区域地势低洼。城市开发过程中,在低洼区土地开发时,部分地块地坪标高未达到规划控制要求,雨水排放困难,极易造成内涝。四是下游水位顶托。昆明下游濒临滇池,滇池正常蓄水位与主城中心区高程最大高差仅3米,滇池变动回水对主城入滇池河道普遍存在顶托影响,最长影响达11.4公里,极大降低了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入滇河道水位对排河支流沟渠和雨水管同样形成顶托,致使周边片区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片区雨水无法顺利排出,造成淹积水,甚至出现顶托倒灌、河水漫堤。 据云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