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凤 退休后,我在家蜗居数年,一直感觉颇枯燥和烦闷。去年秋天聚会时,受老同学的再三“怂恿”,我到小区附近的老年大学报名,要参加自己很感兴趣的民族艺术培训班。可惜名额已满,无奈之下,只得选修了中国画绘画方面的课程。 刚开始去的时候,我是抱着打发时光的想法去混日子,本人历来对舞笔弄墨没有太多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的花鸟画习作有了意外的进步,兴趣也就提高起来,变成了半个“栅内人”。比如,已知晓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人外,还知晓水墨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泼墨画《秋海棠》,哪年曾在国际艺术大赛中获金奖;同时,还能品味画风,能区别出当代名家关山月与钱松喦两位大师笔法旨趣的不同处……每天早晨,我要在家里花上三小时习画,把自己认为还不错的画作交给学校老师点评;还有的便寄给昆明或外地的好友,朋友们收到我的涂鸦之作,往往不嫌寒碜,来信给予热情支持鼓励。鸿雁往来间传递友谊,此为一乐。 最难得的是,画画挤了我在电脑前敲键盘或参加雀牌之战的闲功夫,熬夜坐庄、俯首耸肩的时间缩短,十多年的颈椎顽疾大大得到缓解;头晕目眩减少,耳鸣如鼓减少,饮食亦增加;绘画妙在可静心,丹田运和、平衡阴阳之余,才能按步就班作息。自己每每闻鸡起舞,参加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身体健康,又是一乐。 我喜欢老年大学,在这里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有耄耋之年的长兄,也有刚刚退休的弟妹,原工作单位五花八门,在一起却有共同语言……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切磋技艺,互相帮助,陶冶情操。有趣的是,每当我走进教室里听课,在时光隧道里就返回到少年时——心里总怀着想偷偷做点课外事,却怕被老师发现的惴惴之情;下课铃一响,便和同学们一起蜂拥而出。感官里便邂逅多年前的少年滋味,那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极大快乐! 往深里说,老而学又何止三乐?爱读书的人往往都讲究养生,孔夫子暮年仍坚持研读,他曾深有感悟地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字,古代是指愉悦的意思;夫子圣言,因愉悦而忘其年者,自然能达到益年延寿的效果! (作者原工作单位:大理州人社局,6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