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前端,艳红、蓝绿色的火苗呼呼蹿着,好热闹。在中国铜业旗下的昆明铜业,这条火热热的生产线,每8分钟就能产出一捆4.5吨的铜缆,按市场价每吨5.2万元计算,产值23.4万元。上半年,这条生产线铜缆产量近9万吨,超额完成半年任务,实现盈利,还创下了单月产量2万吨的历史新高。 今年来,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中国铜业19家企业通过“抢跑”、极限降本、技改增效等实现利润考核目标时间任务“双过半”,在半年成绩单上漂亮地写下了“半年红”。作为首家总部落户云南省的“中字头”企业,中国铜业用不俗的“期中考”成绩,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铜业擂响了“一手抓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不放松,一手抓企业生产经营不动摇”战鼓。春节期间,中国铜业旗下的迪庆有色、会泽矿业、玉溪矿业、彝良驰宏、青海鸿鑫等主力矿山,西南铜业、驰宏资源综合利用公司,驰宏会泽冶炼、东南铜业等冶炼企业连续作战,坚守生产一线,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生产经营。 “特殊时期要有特殊‘作战原则’,关键时刻必须‘抢跑’。”从大年初三开始,西南铜业就进入了全力抢跑状态。前6个月,西南铜业阴极铜、黄金、白银、硫酸、粗硒、硫酸镍、钯等产品利润均创历史新高。通过“抢”, 西南铜业刷出多项纪录,不仅实现“开门红”“季度红”,还实现了“半年红”。 中国铜业按照全要素对标要求,用对标降本的“减法”,实现价值创造的“加法”。在西南铜业电解分厂的墙上有一片区域贴满精益“改善达人榜”,榜单上是各个岗位员工贡献的技改提案。吊车二组组员杜连渝提出“自制大车制动片更换工具”提案,详细比对了改善前后的效果。这样的提标降本案例,记者拿到了厚厚一本,132个案例,让公司在上半年就实现了成本费用节约5280万元的显著成果。 今年上半年,中国铜业从投资、生产、人工、管理等多维度加大降本控制力度,三项费用同比节约近亿元。中国铜业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成绩,而且主要产品产量比去年同期都有上升,为“六稳六保”工作做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 赵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