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省林草局就黄脊竹蝗防控工作召开专家见面会,截至7月28日,全省共发生黄脊竹蝗14.34万亩,累计防治面积42.87万亩次。专家组研判,从迁入情况看,境外竹蝗的虫口数量仍然较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迁飞4大批次(6月28日以来) 第一批次 6月28日至7月1日 第二批次 7月6日至7月8日 第三批次 7月14日至7月17日 第四批次 7月22日至25日 发生面积14.34万亩(截至7月28日) 普洱市14.00万亩 西双版纳州0.20万亩 红河州0.13万亩 林地10.90万亩 农地3.44万亩 防治面积42.87万亩次(截至7月28日) 普洱市42.44万亩次 西双版纳州0.30万亩次 红河州0.14万亩次 林地36.37万亩次 农地6.50万亩次 虫源调查 老挝丰沙里省是主要虫源区 6月28日以来,在我省与老挝接壤的江城县、勐腊县相继发现黄脊竹蝗迁飞入境,后逐步扩散到相邻区域,局部危害成灾。 黄脊竹蝗又称竹蝗,1年繁殖1代。竹蝗是我国产竹区主要害虫之一,长江以南多数省份均有分布。与我省接壤的老挝丰沙里等5省23个县林区是竹蝗常发区。2015年,老挝北部5省爆发竹蝗灾害,省政府安排农业农村厅连续三年开展了物资和技术援助。2018年和2019年,有少量竹蝗从老挝迁入江城县和勐腊县,经当地及时组织防控,未形成灾害。 2020年,老挝丰沙里省竹蝗发生较往年严重,加之防治力量薄弱,成为主要虫源区,大量成蝗群持续不断迁入江城、勐腊。从6月28日以来,共有4个大批次黄脊竹蝗规模化迁入我省。 监测数据 江城已连续4天未发现竹蝗迁飞入境 6月28日发现竹蝗迁入我省江城县和勐腊县后,竹蝗迁入数量、频次和距离不断增加,普洱市宁洱县、墨江县、思茅区,红河州绿春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等3州市7县28乡镇也相继发生。 截至7月28日,全省共发生黄脊竹蝗14.34万亩。从7月26日至29日,江城县全域已经连续4天未发现竹蝗迁飞入境。 截至7月28日,全省累计防治面积42.87万亩次。全省共调集植保无人机组54组,开展飞防作业14498架次,投入喷雾器13022台次,出动64528人次。 专家研判 境外数量仍然较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7月22日,我省黄脊竹蝗防控工作指导组组织召开专家分析会,对竹蝗发生形势和防控工作进行了分析研判。专家组认为,从迁入情况看,境外竹蝗的虫口数量仍然较大,此前不断分批次迁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不及时有效除治,可能造成巨大危害。 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省黄脊竹蝗防控工作指导组,统一负责协调指导防控工作,聘请13名省内外专家组建了省黄脊竹蝗防控工作专家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及有关县委政府成立了黄脊竹蝗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已全面形成省、州(市)、县三级竹蝗防控协调指挥体系。并编制了《境外迁入黄脊竹蝗防控技术方案》《黄脊竹蝗有关知识问答》《云南省农区黄脊竹蝗应急防控方案》《黄脊竹蝗监测与防治技术手册》发放到各地。 预防措施 建立15.55万亩“农地阻截带” 在具体防控工作中,我省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乡、村、组、护林员虫情监测网络,充分调动生态护林员、农科员、巡边员和群众参与竹蝗监测工作,每天投入3000余人,深入排查蝗灾隐患,掌握竹蝗迁飞动态,及时发布预警。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全面把握竹蝗发生形势。 各级林草、农业部门、利用生态护林员、森林管护员等力量,采取“地空结合、分区施策”的措施联合开展防控,抢抓时间和机遇拔除竹蝗发生点,严防大面积扩散。同时,按照“粮食作物不发生大面积危害”的要求,在与江城和勐腊接壤的乡镇建立了15.55万亩的“农地阻截带”,超前预防、阻控竹蝗危害农地。 此外,省林草局、农业农村厅积极会商财政厅,及时下拨防治经费1100万元,重点采购竹蝗灾害防控所需的药剂药械及防护装备等物资。目前,省林草局已储备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260余吨,植保无人机100余架,喷雾器2500余台,喷粉机1000余台,随时可投入灭蝗工作,为全面打赢竹蝗阻击战和持久战提供了基础保障。 疑问解答 1.喷洒药剂是否安全? 在对迁入竹蝗的处置上,目前,我省正在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我们采取的药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不主张过量用药,也不主张进行全域防治。”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副局长泽桑梓说。 施药以后,发现被杀死的竹蝗成虫出现积压的情况。根据观察,鸡鸭直接啄食后,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此外,作为精准施药的措施之一,在药剂喷洒过程中,还采取无人机施药,可以进一步减少用药量。同时,在用药时,不仅要避免漏防、漏治,还要避开居民住宅区、水源区、鱼塘、茶树种植区、养蚕、养蜂等区域。泽桑梓表示,即便农药相对容易降解,也明确禁止在施药区域采摘野菜、野生菌等,同时也禁止任何人到施药区域收购竹蝗。 2.竹蝗是否会影响粮食作物? 迁入的竹蝗是否会影响云南的粮食作物?对此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陈鹏表示,竹蝗主要危害竹子、粽叶芦、芭蕉等作物,直到上述这些作物被危害殆尽,才会危害玉米等粮食作物。 3.是否还有二次迁飞风险? “竹蝗是迁飞能力不太强的昆虫,靠自主飞行能力,飞行范围只有300多米。但是可以通过搭载气流进行飞行,这样一次飞行距离能达到20公里左右。” 陈鹏表示,目前云南的农田、林地都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的监测体系,黄脊竹蝗迁飞只要一落地,就会被检测员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置。因此,黄脊竹蝗种群大规模跨越云南到达国内其他地区的概率非常低。 在天气晴朗适合竹蝗迁飞的情况下,我省已经连续四天没有大规模黄脊竹蝗迁飞入境。专家组判断,如果境外不再有竹蝗迁入,下一步,我省防控的核心工作将集中精力避免竹蝗二次迁飞,并且有望在10-15天之内控制蝗情。 本报记者 孙琴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