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美 食
菌出深山好尝鲜

    □ 汤云明

    野生食用菌,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山珍。夏天湿热、多雨的气候就很适合野生菌的蓬勃生长。

    又到捡菌季,趁着周末休息,我和妻子也去几公里以外的山上捡了今年的第一回菌子。当天运气还不错,虽然下了几次雨,衣服淋湿了不少,但也算小有收获,我和妻子共捡到10多朵黑牛肝菌和铜绿菌。回家以后,我就把图片发到了朋友圈,一下子就引起了朋友们的热议和围观,有人说当中的某一朵不能吃,有人说某一朵有毒……还有更多的人是带着羡慕的眼光来评论。

    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像我们羡慕沿海地区的人天天有海味吃,甚至于那些渔民以海鲜当饭吃一样,靠山的高原人总是可以享用茶叶、菌子、竹笋、木耳等山珍的馈赠。

    几年前学车的时候,有一个小师弟来自广东,他在我们这里的一个野生菌加工厂上班,才有机会经常吃到这种东西。他跟我说,他们那里没有,来云南之前,他只吃过人工菌,他没有吃过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

    云南的野生菌,大体可以分为剧毒坚决不能吃的;有毒但加工好了可以吃的;无毒可以放心吃的几种。即使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因吃菌子中毒,甚至丢掉性命,但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味的欲望。吃野生菌有危险,但只要掌握好几个原则,其实它就是安全的,归纳起来主要是“油多、炒透、不杂”,即炒的时候多放油,这样加热就会比较均匀,不会出现有生有熟的情况;“炒透”就是不要急于出锅,小火慢炒10 分钟以上,即使专门的火锅店,也要在汤锅里面煮沸15到20分钟,才允许顾客享用;“不杂”就是没见过的不吃,甚至没吃过的也不吃,行家说不能吃的不吃,还有就是不同菌子的毒性和需要加工时间不一样,最好不要把多种菌子混在一起加工。

    再说捡菌子,的确是个技术活、经验活,同时上山,有的人会捡到不少,有的人可能一朵也捡不到,好多菌子不一定露出来,要在漫山遍野的松毛和杂草、枯树叶底下发现它,它考量的是人的耐心、眼力和经验。像我这种业余捡菌者,往往是大白天才上山,早被人找了几遍,我只能找点被人遗漏的菌子,所以经常是空手而归或者很少。而那些专业捡菌子卖的人,总是凌晨四五点钟就戴着头灯上山,等到天亮时业余大军到来,他们已经背着满满的箩筐下山卖菌了。

    还有就是这些行家知道菌子生长的规律,知道哪些地方多,哪些地方少,总是有的放矢地去找,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传说中的他们知道“菌窝”。那天一个下午,我才找到几朵菌子,就看到一对夫妻拎着满满两筐过来,我打招呼意思说他们捡得太多了,女子的回答让我感到了差距和水平,她指着大朵大朵的菌子说:“我家已经在这些山上捡菌子20年了,我知道哪里有菌窝,这两天家里有事没有上山来,你看菌子都长老了。”我的天哪,别人苦苦寻找的野生菌子,在她眼里就好像是她家地里栽种的白菜一样,可以随便来拔。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