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发布了《昆明市优化完善各县(市)区功能定位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全市14个县(市)区要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紧扣“一枢纽、四中心、三品牌”,把握“城”与“市”的内涵,构建各县(市)区有力支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组合。同时,突出各县(市)区功能定位的独特性、代表性、互补性、前瞻性,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分类设置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生态涵养区3个区域。 城市功能核心区:发挥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报告》明确,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作为城市核心区,将按照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的基本依据,重点发展商务、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科教创新、文化创意、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五华区 功能定位: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 紧扣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围绕打造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和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历史文化核心区,深度开发文化资源,依托环翠湖历史街区、昆明老街、南强街等载体,做好经济与文化融合示范,拓展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同时,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形成绿色铝材、绿色硅材、区块链、科技研发聚集区,打造国内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教创新高地。此外,发挥楼宇经济、科教资源、人文底蕴等优势,大力发展商务服务、数字经济、研发设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服务业整体功能、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引领示范。 盘龙区 功能定位: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命科技创新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加强以松华坝为重点的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水源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防线稳固。同时,依托辖区众多国家和省、市级科研机构,打造昆明生命科技创新区。并打造和培育一批专业型、主题型、地标型的商贸综合体和中央商务区,成为昆明现代商务功能最为集中的示范引领地。 官渡区 功能定位:昆明城市新中心、综合枢纽重要承载区、开放发展引领区 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总部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商贸物流、会展服务、高端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促进产业、金融、科技、文化、人才、信息等要素汇聚,当好城市经济的新标杆,努力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同时,将加快打造国际航空大都市核心区,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昆明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综合枢纽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以开放型经济为引领,以“自贸区昆明片区、空港经济片区、会展中心片区”三大载体为依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商贸服务、会展经济、临空经济等产业,加快形成以贸易平台、航空枢纽、会议展览为重要支撑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西山区 功能定位:云南政治中心服务承载区、山水都市品质区、现代服务业活力区 更加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城市环境,成为展示云南省会形象的重要窗口。依托“山水相依、景城一体”的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做好滇池草海和滇池西岸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创新生态运营、引导生态消费、优化生态发展,打造山水品质都市。加快推进大健康、商贸流通、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契合都市经济潮流的新业态、新经济,推动服务业、工业、农业向现代化、都市型转型,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呈贡区 功能定位:春城花都展示区、现代科教创新城 紧扣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高品质建设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依托斗南花市品牌效应和市场优势,壮大花卉产业、打响花卉品牌,全力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展示窗口、中国一流特色花卉小镇。并依托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资源集中的比较优势,加快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高地。此外,紧扣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品牌,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康体养生等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设昆明绿色健康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打造未来城市功能新空间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晋宁区、安宁市、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将强化城市形态设计和品质提升,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高端休闲旅游和医疗康体、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支持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镇人口聚集,打造未来城市功能新空间。 城市生态涵养区: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明确为城市生态涵养区,是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重要植被类型集中分布、生态环境极为敏感的区域,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罗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