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峥嵘岁月
捡谷子

    □李自训

    1965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过后。腾冲三中接到上级指示:这场暴风雨夹杂着大粒冰雹,将已经成熟还未收割的稻谷打落地上。学校附近瑞滇公社的两个大队,遭受冰雹灾害严重,粮食生产损失巨大。要求学校立即停课,组织师生赶赴灾区,“抗雹救灾,虎口夺粮”。

    第二天清晨,老师带领我们,步行十四五里,越过一道山梁,到达瑞滇公社东南端的灾区。来到田间,没受灾害的稻秆顶端挂满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弓着腰。而一步之遥的几块田里,受了灾的稻谷,断了头,折了腰。拖着残肢剩体,伫立在那里,向人们控诉着冰雹的罪行。受灾的田块,细细长长,横跨云峰、胜利两个生产大队,殃及六七个村寨。

    农谚:“水灾淹一片,雹灾打一线”。在田间课堂,不用老师教,同学们都理解了这个农业气象知识点。

    乡亲们也来到了田里,出工劳动开始。生产队长布置任务:队里的全劳力,抢收没受灾的稻谷;老幼妇女半劳力,和师生一起,把被冰雹打落的谷子捡起来,要求颗粒归仓。同学们一听,这任务很简单,信心满满,保证完成任务,没商量。

    把散落的东西捡起来,谁没做过?打扫卫生,扫垃圾,用扫帚轻轻一扫,归拢一处,再撮起,完成任务,就OK啦!同学们用稻秆扎成小刷把,用竹梢扎成大扫帚。自制的工具带到田里,试一试,不灵光!

    刚放了水的稻田,泥质松软。落在上面的谷子,你去扫,力度不大,扫不动;加大力度,就会把谷子摁到泥土里找不见。用打扫卫生扫垃圾的办法行不通。

    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同学们和乡亲一起想办法,根据不同田块的泥质软硬程度和谷子散落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谷子总是要捡起来的,只是这任务比先前想像的要繁重了许多。

    选好战场,配备工具,分配位置,同学们各人占据一个方位。像工兵排除地雷一般,先清除干净身边的谷子,再往前推进。这是一项精细活,身边的谷粒没清除干净,不能向前进。否则,你的大脚丫又会将谷粒踩到泥土里。

    不干不知道,一干才晓得,这捡谷子的活儿,实在是太难太繁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淘气贪玩是天性。面前再重的任务,也要忙里偷闲玩一会。眼尖的同学看见,稻田低洼处的积水里有小鱼在游动;手快的同学奔过来,赤手捉鱼。附近的同学知道了,也都围过来,你争我夺,展开了捉鱼大战,乱成一团。

    “别闹了,现在的功课是:捡-谷-子!”老师发话,就像在课堂上唤醒听课分心走神的同学一般,声色严厉。同学们乖乖回到各自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

    单调的动作,重复万千次,疲倦感阵阵袭来,昏昏欲睡。突然,不知是谁,高声朗诵他的新作:“低头捡稻谷,腰酸扭屁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笑声赶走了疲倦,驱逐了瞌睡虫。抖擞精神,重振士气,再投入到新一轮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之中去。

    连续几天的辛苦奋战,生产队的稻子收割完了,被冰雹打落的谷子也捡起来了,淘洗干净,晒干,装入了生产队的集体粮仓。“抗雹救灾,虎口夺粮”的任务圆满完成。

    (作者原单位:云南昆阳磷肥厂 68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