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更加重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使用公筷。“公筷、公勺,见爱不见外”,关心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使用公筷,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惯。今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副主任杨晋红主任医师和毛文飞医师来和大家说一说,聚餐不使用公筷、公勺,哪些疾病最容易相互传染? 了解一下 通过筷子传染的疾病有哪些? 在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如果不注意预防,就会通过筷子交叉感染,病从口入。 ●新冠肺炎 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也没有症状,可是却具有传染性,在讲话、咀嚼的时候,病毒会附着在手上、筷子上、食物上。如果拿自己的筷子夹菜,特别是有的人还喜欢用筷子把菜翻来刨去,这些不良习惯,就很容易通过手、筷子,间接地把病毒传播到食物上面,形成交叉感染。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经粪口传播的疾病,主要是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比如凉拌菜,还有葳蕤、薄荷等生作料,如果没有洗干净,细菌附着在筷子上,大家不用公筷夹,又夹生菜,又夹熟菜,就更容易传播。 ●甲肝、戊肝 由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但都通过粪口传播。如果在不经意间和这两种肝炎患者共用杯子、勺子、碗筷,或者这两种肝炎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没有充分消毒,就有可能通过餐具传播。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胃肠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除胃肠道感染以外,还会引起尿道感染、关节炎、脑膜炎以及败血型感染等。 ●霍乱 属于甲类烈性传染病,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夏季最容易发生,能在数小时内使人剧烈腹泻脱水,造成肌肉痉挛、酸中毒等,可发生休克及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伤寒 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持续高热、腹痛、玫瑰疹和肝脾大等症状,病情严重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神志改变。如未及时治疗,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休克等,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 主要针对儿童,夏季发病率很高。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很容易导致聚集性的病例。也是聚餐的时候容易感染,比如没有洗手,聚餐时没有使用公筷,就很容易传播。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可以存在胃黏膜、口腔、牙菌斑中,在聚餐时会发生幽门螺杆菌的传播,而筷子就很可能成为它的传播媒介。 很多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因为没有症状,自己也不知道。另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用药要服用三个月,好多人没有进行完全的杀灭。 而它正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的致病因素,溃疡经久不愈会向胃癌方向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胃癌,已经成了三部曲。 如若真的发展到胃癌,疼痛剧烈、吃不进去,人都会变形,有的病人临终前消瘦得只有二三十公斤。 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健康,即使只是两个人的聚餐,也别忘了使用公筷、公勺。 省一院疾控专家告诉你 公筷的正确使用方式 ●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筷子有污垢,有残缺,细菌容易在上面生长。不论是家里的筷子,还是餐馆的筷子,都要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用后消毒保持干燥 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使用消毒柜,洗完筷子以后再消毒处理,保持筷子的干燥。 ●用后记得放回原位 使用公筷夹菜后,一定要放到原位去。 ●专用公筷防止混淆 专用公筷比普通的筷子长,上面印有“公筷”两个字,提醒大家注意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