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他毅然从军,以血肉之躯与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和平年代,他不负使命,继续为公安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贡献力量,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就是99岁的抗战老兵、云南省公安厅离休老干部刘一如同志。 立志报国 少年参加八路军 儿时的刘一如读过几年书,还参加了一个武术队,由于当时中共地下党员与武术队频繁接触,刘一如暗下决心要参加革命、加入军队、报效祖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次年,刘一如与武术队其他40余名同伴毅然参军,年仅16岁的他成为了334旅小八团的一名通讯员。当时的小八团主要活跃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定陶县一带,与日军展开周旋。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十分艰苦和惨烈,“子弹在头上不断地呼啸而过,头都不能抬一下……又是一发炮弹在身前炸响,耳膜瞬间被震得嗡嗡响……炮击后的惨状触目惊心,全村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即便如此,刘一如和战友们依然坚守阵地,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虽然没有洋枪,只有鸟铳、扫帚炮等兵器,小八团仍然在战斗中取得了不少胜利,并缴获了不少日军的武器。 1938年6月,刘一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刘一如被调到冀鲁豫二分区,在根据地与日军展开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那些年在与敌人艰苦卓绝的交锋中,始终伴随着刘一如的是对老百姓的感恩之情,“日军武器比我们先进,枪法也准,我们当时总是被敌人追着打,粮食也短缺,都是老百姓给我们送军粮,掩护我们撤退,老百姓是真的对我们好啊!”刘一如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军民始终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才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不负使命 光荣从警尽职守 抗战胜利后,刘一如还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0年初,他随部队从南京辗转到重庆,到西南公安部任侦查科科长,负责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领导人的警卫工作。1957年,因为工作需要,刘一如从重庆来到云南昆明,在云南省公安厅四处(警卫处)任副处长。后在多个部门担任领导,1979年任云南省公安厅行政处处长。 尽管刘一如担任领导,却从不忘本,对自己的要求总是很苛刻,从不舍得乱花一分钱,一家人省吃俭用,生活非常简朴。他常对子女说:“过去和我一起当过兵的许多战友们,20多岁就为国牺牲在战场上。我现在还能好好活着,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就一定要带着战友的遗愿为国尽忠。” 缴纳党费,是每位党员应尽的义务。而在刘一如看来,缴纳党费,不仅是义务,更是一种对党忠诚的表达。即使离开了工作岗位20多年,哪怕已经90多岁高龄行动不便,但是无论刮风下雨,刘一如始终坚持自己去缴纳党费。 走进刘一如的家中,一个靠窗的小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刘一如的大儿子刘渝说,父亲每天下午的必修课,是要拿着放大镜看报纸。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刘一如始终秉持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信念,坚持学习党章党纪和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本报记者 马雯 文 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