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民政部、全国妇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开展婚前辅导、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仪式常态化等一系列措施。 开展婚前辅导 从源头减少婚姻家庭纠纷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婚姻家庭和谐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意见要求,要探索开展婚前辅导,开发婚前辅导课程,编写教材和宣传资料,在婚姻登记大厅通过宣传栏、视频、免费赠阅等方式进行宣传,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学会管理婚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 提升颁证服务 设独立颁证大厅 根据意见要求,各地要着力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至少设立一个独立的颁证大厅,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仪式常态化,通过引导婚姻当事人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在庄重神圣的仪式中宣告婚姻缔结,让当事人感悟铭记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 同时,意见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室外颁证场所,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颁证词,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 深化离婚辅导 开展婚姻危机干预 意见同时强调,要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要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探索离婚冷静期内对当事人开展婚姻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同时,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组织举办集体婚礼,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 新华社记者 孙少龙 专家观点 颁证仪式感要更加常态化持续化、特色化、服务化 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张雷表示,出台这个指导意见,包括强化婚姻登记颁证仪式感,重要的背景之一就是当前离婚率的不断上升。他说:“我们也发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现在离婚率相对比较高。现在好像很多人就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婚姻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石,所以民政部、全国妇联发这个文件,我觉得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这次两部门的指导意见中,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室外颁证场所,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颁证词,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对此,张雷认为,婚姻幸福美满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努力,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他说:“这样的过程我觉得对营造一个良好的新时代婚姻家庭的氛围,真正使我们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和注重家风、注重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传承,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从长远的角度讲,对我们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基石。” 当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在婚姻登记颁证的仪式感上进行强化。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吴桐说:“因为现在的婚姻登记对象,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但婚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没有被重视。一些闪婚的更是这样。有的年轻人甚至对于领证这件事看得特别儿戏,也很冲动,还有和家里赌气来领证的。强调颁证仪式感这件事,我觉得还要更加常态化、持续化、特色化、服务化。” 西安市碑林区婚姻登记管理处在2012年就开展了结婚证颁证仪式和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负责人王华说,强化颁发结婚证的仪式感,也会让新婚夫妇更加铭记领证的这一刻:“年轻人都讲究这种仪式感。以往的那种结婚证,把表一填,指纹一按,就完了,好像没感觉。好多人说,‘我还没感觉到,证就办完了。’觉得人生这么庄重的时刻,就简简单单,没有任何仪式的感觉。而且我们觉得颁证仪式推广以后,每当夫妻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回想颁证的那一刻,就会感觉到非常甜蜜。有时候家庭矛盾啥的,想一想那些甜蜜的时刻,就迎刃而解了。” 据央广网 新人声音 有这样一个仪式感会更加记住这个时刻 那么,结婚的新人对强化颁证仪式感是怎样的态度呢? 新人甲:领证的时候有这种仪式感,不仅仅是说我们两个人之间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约定,更是地方和机构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难忘的回忆,很好、很棒。有这样一个仪式感,两个人会更加记住这个时刻。 新人乙:我觉得结婚是一件人生大事,在此之上,如果有一个仪式感的行为,我觉得可以对婚姻生活有一个制约,然后能够让每一个人在婚姻家庭中有一个责任担当。之前发现有很多情侣可能并没有注重有没有仪式感的事情。领证有仪式感,我觉得是对未来整个婚姻家庭的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举措。 据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