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结束便意味着睡觉睡到自然醒、游戏玩到手抽筋或者外出游山玩水。但对于出生“寒门”的黄正法来说,高考结束,却要走向人生的另一个“考场”——外出务工筹学费。 高考后辗转多地打工赚学费 家住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本块村委会凹塘村的黄正法,今年高考以理科643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大学第一批次录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笑容腼腆,戴一副黑框眼镜的他,给人一种邻家大男孩的感觉。一旦讲起话来,思维敏捷、言辞不凡,言语中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记者了解到,高考一结束,黄正法便只身来到昆明找工作,但因为暑假时间短,加之中途要请假回老家填报志愿,所以很多商家不愿意聘用他,他只好跟着在昆明的堂哥一起做铝合金门窗。还没做几天,得知一些爱心人士和单位要到他家走访,于是他又回到了罗平老家。 “回到家后,我本想到村子旁的火车站工地上做零工,比如帮他们抬钢筋或搬沙袋,挣点工钱帮补学费。”黄正法说。但工地不招临时工,幸好罗平县明德教育培训学校的老师给他打来电话,问其是否愿意到他们学校当助教,听到这个消息后,黄正法立即就应允下来。 来到明德教育培训学校后,黄正法跟同事们上街发放宣传资料,协助老师们看管学生做作业。对于黄正法来说,这份工作非常重要,不仅能有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他工作起来非常勤奋认真,遇到有什么不懂的就主动学习。 克服生活的苦难奋力奔跑 “这世间总是让更懂事的人承受更多。”这句话或许在黄正法身上便是最好的印证。 黄正法的父亲在他1岁时就因病去世,从此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人的肩上。在他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父亲离世后,她一个人犁田耙地,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除了干家里的农活外,她还帮其他人干农活赚取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家用。 因为父亲的离开,黄正法的哥哥也辍了学,早早地外出打工。母亲对黄正法就更加严格,一心希望他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懂事的黄正法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从小学便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因为他深知,读书对于他来说是唯一的出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在生活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过读书的想法。 “对我打击最大的就是母亲突发疾病离开了我们。” 2015年,远在深圳打工的母亲,突发心肌梗塞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当时黄正法正在上初中,因为课程紧,哥哥姐姐们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只好瞒着他,直到母亲魂归故里,他才知道家里的“大树”倒了。很长一段时间,黄正法都郁郁寡欢,成绩也开始下滑。“幸好有家人、亲朋、老师同学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我才走出了困境。”他说,后来他更加刻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罗平县第一中学实验班。 一门心思全放在学习上 读高中时,黄正法勤俭节约,从不敢乱花钱,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到了学习上。终于,通过他的刻苦学习,今年高考,他获得了643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大学第一批次录取。 “刚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时,我便第一时间通知了哥哥和姐姐。同时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已故的父母,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黄正法说,“进入大学后我将会更加刻苦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知识,回报家人和社会。” 黄正法家坐落于大山深处,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南昆铁路从他家门口穿山而过,他从小就听着火车的鸣笛声长大,很多梦想也由此产生,“我经常到我家的房顶上看书,既可以眺望远方,又可以更清晰地听到火车的鸣笛声。” 黄正法表示,他从小就想走出大山,现在可以走出去了,却又舍不得,想早点学得一技之长回到大山,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让家乡不再成为人人想逃离的地方。 链接 你们只管扬帆 我们助你们起航 每一个故事,让人为之感动的是学子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勇气。阳光助学的意义不仅是帮助寒门学子解决燃眉之急走入大学校园,更重要的是弘扬学子身上的阳光精神。 建行云南省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时代的背景在不断改变,但国有大行的使命却始终在传承。建行倾心助学,特别是在劳动者港湾两周年之际,能为云南的阳光学子出一份绵薄之力,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今后,劳动者港湾将秉承着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继续护送学子筑梦远航。” “阳光学子小组”欢迎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为圆更多学子的大学梦而努力。如果你有此意向,请拨打春城晚报热线0871-64100000与我们联系,也可以扫描云南青基会“安心定志,阳光远行”专项筹款二维码献出你的爱心。本报记者 杨露 雷成 实习生 查世美 马艺宁 田金龙 杨燕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