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阳 所谓恬然冲静,即淡泊宁静;所谓长龄,即长寿。因此,“恬然冲静保长龄”的意思也就是,一个人假如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少些折腾,多些安静的话,是可以健康长寿的。这观点是清人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提出来的。 纪昀的这一认识,基于这样一个故事:河北沧州有位一百零一岁的老奶奶,身体强健吃饭也很好,皇帝多次下达赐恩的诏书,乡里的公差也想为她报官领取粮食衣服,但她一概予以谢绝不愿接受;有人又想为她建牌坊,同样被她所拒绝。于是就有人问她其中的原因,她感叹道:“我是个穷人家的寡妇,我的命本来很薄,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是神灵同情我,所以,我才如此高寿。假如我过分享福,那么,我的死期也就到了。” 百岁老人,即便是在物质极大丰富,医疗水平远非昔日所能相提并论的今天,不能不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可遇不可求之事。所以,在清代,那位沧州的老奶奶能够过到一百零一岁,无疑十分罕见。也因此从皇帝到地方政府才会如此重视,又是降诏显示皇恩,又是帮助申请生活补助等等。而如果老奶奶接受了这些,那么,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儿呢?赴京城“谢主隆恩”大概是免不了的,被要求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某些活动则几乎是必然的——不是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吗? 一旦老奶奶频繁“出镜”——应邀参加各种活动,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她的正常生活节奏必然被打乱,平静的生活必将被喧嚣所替代,内心的宁静则有可能被波动所打破。也可以说,让她健康长寿的某些重要因素将会消失。因此,她说的“死期”很有可能悄然降临。我还真的知道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某个在全国都有相当名气的“长寿之乡”,有一年地方政府组织了一次“万岁宴”的活动,即邀请一百位百岁老人一起吃顿饭,结果,一位百岁老人在赴宴途中即撒手人寰。 我举的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是,一个相对宁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老人们的健康长寿则是毫无疑义的。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改变,不利于老人健康长寿同样是不争之实。而我们能够想象的是,当一位从没出过远门,甚至于已经有些年头不出村的百岁老人,忽然收到地方官员的邀请,参加必定会被电视台报道的重大活动的时候,其内心肯定会发生变化,而单单是情绪的波动,是不是就有可能诱发某些心脑血管一类的疾病? 对沧州的这位百岁老人的做法,纪昀予以了很高的评价:此媪所见殊高——这位老奶奶的看法非常高明。同时,纪昀还对老奶奶之所以能健康长寿的原因进行了揣度:计其生平,必无胶胶扰扰(动乱、难以安宁)分外之营求(经营与追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保养人体元气),得以保此长龄矣。 而这老奶奶的做法、纪昀的看法,能不能给予同样希望健康长寿的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呢? (作者原工作单位:江苏如皋中等专业学校,6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