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中行突出党建引领,以“合力拉动、文化推动、产业驱动”三大举措,稳步推进“挂包帮”扶贫点如期高质量脱贫出列。 云南中行挂钩的35个扶贫点多处在自然条件恶劣、偏远落后且交通闭塞的山区,如何增强贫困山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了摆在云南中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昭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行昭通市分行多措并举,合力拉动,使贫困山区展新颜。积极注入“金融活水”,发放内部银团贷款15.14亿元,支持牛栏江堰塞湖工程建设,消除鲁甸大地震后次生灾害隐患;发行全省首单10亿元金融短期扶贫债券,支持威信煤电一体化建设,惠及群众37.44万人,带动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璋珍村是中行省分行的挂钩扶贫点,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等。该村虽属“昔归”“冰岛”等著名普洱茶产区,但因交通不便、村民缺少资金,茶叶生产和销售始终处于“散乱小”状态,村民们守着“金山”却难以致富。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云南中行三管齐下,帮助璋珍村变“叶子”为“票子”。一方面,云南中行捐赠7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茶厂,并引进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实现普洱茶集约化生产和销售。同时,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茶叶管护协会,组织开展古茶树普查,为璋珍村8950多棵百年以上古茶树建立“电子身份证”,以“互联网+公益”模式,通过单株销售、按需定制、微电影和网销平台等方式扩大产品知名度,打造璋珍古树茶品牌,帮助村里精准管护开发好古茶树资源。 另外,在中国银行总行“公益中国”平台支持下,璋珍古树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走出深山、远销全国各地。 实干担当履使命,扶贫路上践初心。云南中行将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继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金融扶贫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