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寅 杨猛) 9月29日上午,云南省第五届“兴滇人才奖”表彰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主持,省委副书记王予波宣读表彰决定,省政协主席李江出席。参加活动的省领导为获奖者颁奖,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郝小江等2020年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人才代表颁奖授牌。 本届“兴滇人才奖”共有20人获奖,其中包括党政人才1名、科研领域专业技术人才9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名、技能人才2名、农村实用人才1名、民族文化人才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名。 陈豪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表彰奖励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方面创新创业人才致以诚挚问候。他说,历届“兴滇人才奖”评选表彰的人才,是我省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希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刻苦钻研、担当作为的优秀品质,弘扬他们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为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各方面人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代楷模”朱有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创新型云南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把论文书写在云岭大地,把才华挥洒在边疆热土。 陈豪强调,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人才工作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人才保证。要鲜明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针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研项目,针对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短板、企业经营管理痛点,针对培育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创新人才政策,注重质量标准,抓好自主培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兴滇富民事业中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高端人才汇聚高地。要搭建干事舞台、优化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来滇创新创业、安心安业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心无旁骛专注于研究创新,干出一番新天地,成就一番新事业。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各级党委(党组)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加强政治引领和事业感召,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更好推动各方面人才担当作为、服务奉献。 季华夏、段金辉代表获奖人员作大会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赵金、宗国英、李小三、刘慧晏、李文荣、冯志礼、和段琪、刘洪建、侯建军、王光辉出席主会场会议。在昆“两院”院士孙汉董、苏君红、方精云、朱有勇,受表彰奖励的人才代表,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军区、武警云南总队负责同志参加。各州(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人才风采 “兴滇人才奖”是省委、省政府设立,授予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的最高奖项。每5年评选一次,每届奖励人数不超过20名,每人奖金50万元。 这次评选工作与往届相比奖励力度更大、评选范围更广、申报程序更优化:表彰人数由10名增加到20名,奖励金额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奖励待遇增加了7项礼遇政策。包括可直接申办《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证》、直接申办《高层次人才医疗就诊证》、符合条件的直接列入省委联系专家服务管理等。 本届 “兴滇人才奖”获奖者中,有的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的勇于担当担责,致力于创新创业;有的立足自身岗位,成为业内精英…… 党政人才(1人) 顿珠培楚 迪庆州森林公安局刑事侦査支队政委,德钦县羊拉乡副乡长、羊拉派出所所长 忠诚于党的雪域高原卫士 顿珠培楚长期坚守在云南省海拔最高、地域最偏远、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维稳任务最重的迪庆州德钦县羊拉派出所。带领全体干警严密防范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强化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区共管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构建和谐警民警僧关系、创新涉藏地区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感言:今后我将以更高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为守护一方平安,维护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专业技术人才(9人) 李开斌 楚雄州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退休) “袁隆平”式的云南“育稻人” 李开斌成功培育出3个超级稻品种,实现我省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解决了“水稻高产不好吃,好吃不高产”的业界难题。同时,将水稻种植海拔上限从1840米提升至1940米,实现水稻跨界种植,所培育楚粳品种种植面积约占全省适宜稻区种植面积87%,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感言:虽然我已经退休,但依然会力所能及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继续为农业科技事业发挥余热。 何黎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教授 集医教研管理于一身的光敏皮肤病专家 何黎从医20年来诊治2000多例疑难病例,构建12个病种5.2万份光损伤性皮肤病大样本资源库,率先发现5个致病新靶点,光损伤性皮肤病研究成绩突出。编写的《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成为全国皮肤科医师重要指导用书。 感言:下一步,我要带领团队,联合全国皮肤病科专家继续深耕该研究领域,争取多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云南特色、云南优势的科研成果。 余正涛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 小语种语言信息处理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 余正涛创建了汉语—东南亚语言大规模语料库,研发东南亚五国语言分析平台和汉语东南亚语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填补小语种信息处理研究空白,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国安、网信等领域。同时,提出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100余人。 感言:荣获“兴滇人才奖”,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继续深入研究语言信息处理高精尖技术,不断攻克关键难点问题。 周平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 中国民族政治学的探路人 长期从事政治学教学研究工作,率先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民族政治现象,构建完整的民族政治学理论体系,学术成果被中央最高决策文件采用。建立全国首个民族政治学博(硕)士点,民族政治学个人专著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 感言:此次获奖是一个新起点,时刻鞭策自己,为国家、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季华夏 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专家 2008年5月12日,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成立,云南通过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时为澳大利亚籍OLED技术专家的季华夏博士。主要从事薄膜工艺、半导体制成技术和OLED显示技术研究,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领域空白,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参与建立我国首个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企业,目前是该行业全球唯一盈利企业。培养了国内急需的第一批OLED微型显示行业技术人才,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有机光电显示创新团队。与京东方集团合作在昆明建成年产200万片的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线,为云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感言:以后我们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纵向深耕核心技术,横向拓宽产品应用场景,保持我们的优势。 黄必志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培育出“云岭牛”的 “牛专家” 历经30余年,在几代科研人员努力下成功培育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云岭牛”,填补我国不能生产高档牛肉的空白,打破日本技术壁垒,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新亮点。培育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建立30余家年存栏500头“云岭牛”基础母牛的肉牛企业。 感言:“云岭牛”的问世充分展示了我们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也显示出科研人员“为了后代有更好生活”的奉献精神。 谢本书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退休) 云南近代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谢本书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角度研究解读云南近代史,开辟云南近代史研究新领域,奠定云南近代史研究框架。牵头修撰《云南近代史》《云南通史(近代部分)》,撰写多部云南近代人物传记,还原云南近代史真相,为历史人物正名,弥补研究空白。 感言:我会借此机会,认真梳理多年学术成果,为写好学术性传记打下基础。 褚嘉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退休) 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创建者 褚嘉祐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生物制品研究,牵头创建作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被誉为中华民族基因的“诺亚方舟”,对于疾病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诊断等意义重大。牵头建立非典疫情后首批立项的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 感言: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细胞库的保存、利用、完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 黎胜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植物化学领域的 探索者之一 黎胜红从事植物化学研究,率先建立三种方式联用的单细胞水平植物化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精准定位活性天然产物的体内合成、运输和积累等开辟了新途径。首次揭示二倍半萜是在质体中通过MEP途径生物合成得到以及GFDPS从GGDPS通过正选择进化而来,填补了国际上对植物二倍半萜生物合成认识的空白。首次发现昆虫对植物芳香松香烷二萜通过芳环裂解生成不稳定二萜多烯的解毒新机制。 感言:我很珍惜“兴滇人才奖”这份崇高的荣誉,这次获奖将激励我们不断砥砺前行。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人) 孙成余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正高级工程师 战略思维超前和经营理念先进的专家型企业家 孙成余注重科研创新,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全省“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40余项,获各类专利30余项。带领驰宏锌锗成为全球铅锌联合冶炼及渣处理工艺流程最全、最完善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164.03亿元,上缴利税13.41亿元。 感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引领企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员工的信任。 赵晗 云南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新概念滇菜宣传云南的青年企业家 不断发掘最具云南特色且符合消费者习惯的美食产品,致力让云南美食文化走出云南、走向世界。创业不忘家乡,积极搭建云南农副产品推广平台,建立高标准食材甄选系统,推动云南本地原材料供货商提升食品生产工艺标准和安全管理水平,突显地域食材竞争优势,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感言:在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进程中,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争取作出更大成绩。 彭金国 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工程师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彭金国参与发明及设计专利20余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达1500万元。欧亚学生奶现已覆盖全省80多个县,在繁荣地方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振兴民族乳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感言:未来我愿意和我的团队加大对云南的投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曾新生 大益集团总裁助理、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执委会主任(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推动普洱茶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复合型人才 曾新生致力于普洱茶新产品研发,主持研发100余款茶品,客户满意度及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新品销售额占到公司当年销售额60%以上,单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建成中国首个普洱茶数字体验馆。 感言:选择普洱茶作为毕生事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一份健康产业,为全世界的茶人和消费者服务。 技能人才(2人) 寸发标 鹤庆寸发标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推动民族手工艺创新的 “手艺人” 寸发标汲取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个人独特风格,工艺水平日臻完善,多项作品被收藏。带动鹤庆县新华村及其周边村寨学习银器锻制技艺。公司把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带到大学课堂,直接带徒386名,间接带徒1600多名,实习及通过在校培训高校学生2000多名,社会影响显著。 感言: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和专业技术学习,与时俱进,在坚持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郑棋元 云南技师学院教师,技师 云南本土培养的首位 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 郑棋元在移动机器人项目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完成了连续坐标运动控制、OMS(目标管理系统)抓取机构升级、OMS放置机构升级等多项技术革新,提高了移动机器人抓取的数量和速度。2019年8月,代表中国参加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实现了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感言:如今,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随着角色的转换,我会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农村实用人才(1人) 段金辉 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 引领鲜切花产业发展 和技术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 段金辉探索研究月季鲜切花高效无土栽培技术,攻克月季鲜切花全产业链关键技术,让“花苞大、颜色艳、枝条硬、花期长”变成现实。通过包装二维码和肥水数控技术,解决产品地块溯源问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感言: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团队研究探索花卉产业的关键技术,努力提升“云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促进云南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民族文化人才(2人) 马文斗 云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云南文物保护 和文博事业的耕耘者 长期从事文物保护鉴定工作,鉴定文物约40万件,完成100多次文物拍卖和出境文物鉴定,主持策划大型展览20余个。带领云南省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力推广网上场馆展示。统筹做好16个州市级博物馆选址、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为云南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感言:获得这个奖项很惊喜,这也说明,文物系统、博物馆系统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多,得到社会的认可。 郭伟阳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高级教练 云南本土首位奥运会冠军 6岁走上体操之路,2012年获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退役后到北京体育大学深造,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云南工作。2018年发起教育扶贫项目“冠军精神进校园、青春扶志我当先”活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肯定。 感言:很荣幸获得“兴滇人才奖”,这证明大家对我们体育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也希望自己能为云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其他(1人) 兰树记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社会工作师 云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者 兰树记是省内唯一获中国社会组织最高评估等级5A级社工机构——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他积极负责和参与云南社会工作重要课题研究14个。先后服务“三留守”人员5万余人,近15万人次。 感言:今天的成绩不仅仅是我个人和团队努力和坚持的结果,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心系群众、急民所急,给予我们充分支持的结果。 本报记者 罗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