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梓怀 云师大附小金江校区六(2)班 指导老师:刘海燕 终于迎来了读城实践活动的日子,伴随着同学们一路的欢快歌声,我们到达了天文台第一站日晷广场。 初次见到日晷,我很纳闷,为什么它有两面……早已等候的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日晷是中国古代的时钟,‘日’指‘太阳’,‘晷’指‘影子’,意思是太阳的影子。为什么它有两面,因为地球有一条赤道,赤道在公转时位置产生了变化,太阳从北边移到赤道,这段时间看北面;太阳从南边移到赤道的时间看南面。日晷的晷面共刻划着24个大格,在古代,每两个大格代表现代的一个小时。” “可怎么知道太阳越过赤道呢?”我们好奇地问。 叔叔回答道:“中国古人计算得很精准,在每年秋分这一天,太阳就会越过赤道。”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那大家知道夜晚或阴天怎么看时间吗?” 叔叔指了指高高举起手的吴姜星辰:“你来回答。” “我觉得用沙漏。” “对了,用沙漏或蜡烛。” 太阳调皮地躲在云层后面,当我们眼巴巴地盼着它亮相,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晷针的影子正好指着巳时,是9时整。叔叔问我们表上的时间是几时?我们齐声说:“9点51分。” 难道是日晷不准,还是手表上的时间不对?我们疑惑地看着叔叔。叔叔微笑着告诉我们:“手表上显示的是北京时间,北京在东八区。日晷上显示的是昆明时间,昆明在东西七区,明白了吗?”我们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这次来天文台,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日晷的知识,还知道了其他很多天文知识,我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