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格 云师大附小文林校区三(6)班 星期六的上午,阳光明媚,天空蓝得醉人,只淡淡地飘着几片白云,“探秘湿地·乐游古滇”研学营的春晚小记者们来到了晋宁古滇湿地公园。 走进公园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亭亭玉立的郁金香,有红的、黄的、粉的,道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马鞭草和黄金菊,花鲜艳欲滴,草绿油油的,树木高耸入云。大路旁有一条河,河上面有一座木板桥,旁边有好多水生植物,有香蒲、艾草、睡莲、荷花等。走在桥上,可以看到许多青苔,道路尽头就是滇池边了。 古滇湿地公园占地1100亩,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滇池畔一系列湿地公园中最大的一块生态湿地,是净化滇池成功的“修肺”代表。公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恰好位于中国西部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上,发挥着对入湖水质净化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生态屏障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也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老师带着我们沿着湖边边走边讲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湿地的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同时,他还带我们认识了几种云南的土著植物,有紫红的凤仙花,像一朵朵鸡冠;有绿色的纸莎草,像一个个超级大的蒲公英;有粉白的薏苡花,花瓣和花骨朵一串串的,像一个个浅粉色的小灯笼;还有站得笔直的香蒲,像一根根挺立的蜡烛……在一座石桥上,老师停了下来,指着岸边说,这一片湿地是最原始的样貌,我们要好好保护湿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看着水里飘摇的藻类植物,随着水波一荡一荡的,它在静静地生长,逐渐连成片,默默地净化着滇池的水质。远处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漪,原本急剧减少的滇池特有海产——小银鱼在自由地跳舞,越来越多,成群成群地在湖里游来游去。更远处的树林里,许多湿地动物们在搬家,动物们都开开心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丹顶鹤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找着食物,苍鹭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水里有没有小鱼可以让它们饱餐一顿,乌龟们懒洋洋地躺在枯木上晒太阳……各种各样的鱼类、鸟类、昆虫、兽类,在湿地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生命在运动,地球在旋转,美丽的湿地让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我和爸爸妈妈在湿地公园的骑行道上,快乐地骑着我们心爱的自行车,小鸟们在我们头顶唱歌,和我们一起嬉戏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