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第A201版:小记者    
       
版面导航

第A201版

第A202版

第A204版

第A206版

第A208版

第A210版

第A212版

第A214版

第A216版

第A217版

第A218版

第A220版

第A221版

第A222版

第A224版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 李若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几乎变成了一句信仰式的名言。人人知读书重要,人人懂读书可贵。也曾有接地气的读书导论“读书使你的三观不止来源于家长的居高临下和邻居的家长里短”。作为老师,更清楚书籍是学生探索世界、获得实践指导、丰富知识积累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知读书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然而充斥着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媒介的今天,物资丰富,书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读书反而成为了一项神圣而飘渺的“奢侈活动”;另一方面繁重的课业压力,也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变得极为有限,阅读时间投入不足愈发减退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如何在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提升课外阅读的时效性,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建立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呢?

    壹

    固化阅读时间,形成阅读反射

    心理学认为:“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一旦形成,将变成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可见,习惯的养成是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想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就要将阅读活动长期而持续地开展下去,使孩子们的阅读频率得以加强,阅读时间得以延长。尊重阅读行为本身的长期性与规律性,是获得稳固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结合学校重视阅读的氛围,充分利用好具体的阅读时间,并最大化利用碎片时间,从每天的早读扩展到大课间结束后、午托开始前、下午放学前等碎片时间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渐渐成为一个固定活动,变得如饭前洗手一般固化于心,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条件反射。

    贰

    相互推荐书目,增强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段跨度大,年段特征相对较明显。具体地表现在低年段孩子喜欢的书籍直观感受强烈,期望新鲜感及愉悦精神体验,高年段学生则更容易共情,向往与书本达成共鸣,获得心灵的认同与归属。因此,老师需要用包容的眼光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阅读自由和乐趣。

    生生互动,孩子们带自己喜欢的或者想和别人分享的书来布置图书角,读同学爱读的书无疑是快速拉近距离的好办法,共谈读书体会让彼此了解更进一步;到了高段,让他们自己列出每学期的班级阅读清单,把想看的书写下来,全班阅读,是对他们阅读品位的肯定,也能紧跟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的放矢,让他们感受推荐与共读的快乐。师生互动,教师每月推荐一至两本书籍供学生参考阅读,对阅读方向作引导,定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发挥书籍的价值,更能让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得到保护,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叁

    展现垂范作用,创设阅读氛围

    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而深远的,阅读同样需要示范。只有自身热爱阅读,才能更有说服力地要求学生做一个爱阅读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只能用人来建树。”在课外阅读时间里以及更多的闲暇时光,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捧起一本喜爱的书,享受静谧的师生共读时光。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小学生的低龄与稚嫩,在习惯养成之前,心理上的反复与动摇会时常伴随,教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标杆,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师生共读一本书,一方面站在孩子的思考维度,试图了解学生。当学生在阅读途中出现兴趣减弱或阅读障碍时,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及时解惑,帮助建立孩子的阅读成就感;另一方面站在自己的思考维度,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让孩子们具象理解“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如法国结构主义学家托罗多夫说过的那样:作者带去语词,而读者带去意义,“意义”在分享中更加耀眼。组织建立读书小组,利用课前5分钟,由小组成员协调汇报的形式展开读书交流会,让同学间的积极带动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也可参与到分享之中,可以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一个打动人心的小片段,也可以是生动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或者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

    肆

    课内链接课外,延伸阅读感受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兴趣,正是这样一种主观能动的积极情绪体验。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疑是所有学段中最强烈的,语文课堂是全班孩子共同学习的载体,授课途中,借助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抓住孩子们的好奇点推荐名家名作,延续他们的兴趣,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三年级上册中《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笔者准备了作者流火的个人信息,首次介入笔名的概念,趁机告诉学生,很多厉害的作家都有笔名,如鲁迅、冰心等。三年级的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利用这一切入点顺势而导,列出推荐书目流火的短篇童话集《木马快递》、童诗集《从前的大人和小孩》等,孩子们建立了和作者的熟悉感,一下子就接受并记住了,再展开阅读便水到渠成。

    阅读是孩子们语文能力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终生阅读习惯,为师者,一直在路上。愿孩子们个个都能出落成知情识趣的样子,阅读后的人生每一处风景都仿佛故地重游。

    【本期特邀导师】

    李若男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师大附小语文教师、班主任,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春雨》校报责编。获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三等奖,编写的《寒假生活》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表《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析研究》等文章。参与国家级课题“优质小学创建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之子课题“优质小学创建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从教8年以来,个人多次获教学贡献一等奖、“优秀管理奖”,获志趣教育竞赛一等奖,所带班级多次获 “优秀中队”奖。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