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有它的内在规律,不是什么人都能教好孩子。天下家长苦孩子作业久矣,并不是对老师的抱怨和指责,而是尊重专业,而是希望教育回到它应有的专属轨道上来。 一项旨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教育新政,成了家长们的吐槽大会。 10月26日,太原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在20条重点举措中,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有8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意见》指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布置学生难以完成,形似给学生布置,实则给家长布置的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小学所有年级均不得将小报、视频制作布置为家庭作业,确需由学生制作的小报应在学校由教师辅导完成。 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性的规定,但它的影响力却辐射全国,“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无数家长为之点赞。作为一名辅导孩子作业多年的家长,我当然也心有戚戚焉。“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这应该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气得住院”固然有些夸张,但辅导、批改孩子作业是当前影响家庭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甚至没有之一。想起那句话,天下家长苦孩子作业久矣! 这些年,义务教育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就是“减负”。但要注意的是,一个社会呼吁什么,往往就缺什么。吊诡的现实是,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加载”的过程,“越减越负”进入一个跳不出的怪圈。高考依然是唯一的指挥棒,竞争实际上从小学就已经开始,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任何一个赛段都不允许松懈。 教育竞争惨烈或者说畸形的一面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赢得比赛,开始不尊重规则,悄悄“偷跑”,无视规则成了最大的规则。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违背教育规律的“提前教育”成为一时之风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的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加强冲刺班应时而生,是当下最为风口的行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同样也是这种教育生态下的产物。 很多人以为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偷工减料,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能强加给家长去完成,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不排除个别情况是如此,但以我的个人经验看,老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他们的工作依然辛苦,交给家长批改的多半是一份没有精力顾及的“加量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真正做到家校一体。简单来说,就是中小学生放学以后,依然要保持课堂上的节奏,老师教过一遍,还希望家长再教一遍,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二是让家长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家长必须保持“在场”姿态,随时监测孩子的学习情况,以防“掉队”。 在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这件事上,家长有诸多苦衷,而老师何尝没有委屈?我理解这样的用心良苦,但依然明确地反对要求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 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工的精细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才能让资源得到最高效的配置和利用。说到家长批改作业,老师会说“你自己孩子的学习你都不关心?”而家长则叫苦叫累,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或者工作太忙,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不够专业,常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焦虑感和挫败感更是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加大了沟通的难度。 我是一名评论员,写作是职业。但实话实说,我教不好孩子的作文。我崇尚简洁、质朴的文风,追求高效率的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量不要有浮夸华丽的描写。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字数要求,评分标准里包括用了多少修辞手法,用了多少成语和形容词,是有固定模式的。这就是专业化的冲突,我不能用我的个人喜好去冲撞规则。我的办法很简单,让他听老师的。 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有它的内在规律,不是什么人都能教好孩子。天下家长苦孩子作业久矣,并不是对老师的抱怨和指责,而是尊重专业,而是希望教育回到它应有的专属轨道上来。最后再说一句,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非让家长当“甩手掌柜”,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依然是家长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