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世明 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湖风徐徐的大理洱源茈碧湖,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写道:“舟小仅容四人,两舟受八人,遂泛湖而北。舟不用楫,以竹篙刺水而已,渡湖东北三里,湖心见渔舍两三家,有断埂垂杨环之,何君将就其处,结楼缀亭,绾纳湖山之胜,命余豫题联额,余唯唯即答应。眺览久之,仍泛舟西北,二里,遂由湖而入海子。南湖北海,形如葫芦,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湖大而浅,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海,东为出洞鼻,西为剃头村,北为龙王庙,三面山环成窅,而海子中溢,南出而为湖。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帏,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遥觑水中之影,千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所谓‘灵海耀珠’也。”文中详细记述了当年徐霞客泛舟茈碧湖时的情景以及湖里“水花树”的盛况。 现在可分里海和外海,水深可达三十多米,拥有一万二千亩水域的茈碧湖,依然垂柳依依,堤岸长长,游客成群,渔舟往来,水鸟翔集。碧水盈盈的湖面上还荡漾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茈碧湖里有一条时常兴风作浪的母猪龙,让沿湖的白族村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有一个白族青年不畏艰险,潜入湖里与母猪龙几经决斗,但不分胜败。最后仙人授予青年金链子,才制服了作恶多端的母猪龙,并将母猪龙拴在湖底的大石头上,后来母猪龙挣脱了金链子,逃往洱源北大门的海西海了,从此茈碧湖沿岸的白族村民得以安宁,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茈碧花也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茈碧湖畔有一本主姑娘出嫁到远方,因对父母难分难舍,辞别父母,乘船过湖时,禁不住把伤心的眼泪掉入湖水里而感天动地,于是泪水溅起的水花化作了绿圆叶纯白花瓣的“茈碧花”,因而当地白族人家又称其“辞别花”。茈碧花的历史早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道:“西五十里,曰罴谷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花)。”清代《云南通志》载:“茈碧花产于浪穹县宁湖(茈碧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香,采而烹之,味美薄菜(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你看因“辞别”而有花,因花而有湖名,多么诗意,多么神奇的美景啊! “手挚金丝白玉壶,青山游遍属狂夫。灵槐树绕云千碧,茈碧花深雪满湖。龙女镜中梳石发,鲛人波面掷明珠。挥毫却忆千年事,醉扫烟绡看水图。”这是明代学者杨升庵观览茈碧湖水花树奇观后,写下的绝美诗句。在茈碧湖底岩缝里冒出一股股温泉热水突遇湖里的冷水而形成“灵海耀珠”的奇观。在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天气里,如细小玻璃珠一样的水泡,晶莹璀璨,一串串、一簇簇,从湖底直摇而上,水珠越集越多,越聚越庞大,如一棵挂满珍珠玛瑙的宝树,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微风中摇摇摆摆,变幻莫测,形成巨大的“水花树”。 在晴朗的白天,茈碧湖里有水花树奇观,秋初的夜晚就会有海灯绽放。每到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茈碧湖畔的村村寨寨都要联合起来,在茈碧湖上举行“海灯盛会”。夜晚放入湖中数百上千盏纸瓣烛芯,五颜六色、晶莹透亮,莲花状的海灯,犹如条条火龙在水上游动。同时,湖畔龙王庙里也升腾起耀眼的焰火,火把齐燃,海灯山灯相映,电灯油灯相照,将那方圆十里以内的湖面渲染成五光十色、璀璨夺目的海灯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