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鹭欣 亲子共读对提高低段学龄儿童阅读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选择阅读的范围和寻找阅读方法的实践中发现,以游戏为主的亲子共读过程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较好地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亲子共读。因此,良好的亲子共读习惯和策略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对阅读保持着长久的期待或好奇心。其中,以游戏为主的亲子共读方法,将在众多亲子共读方法中脱颖而出。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刚步入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孩子和父母,会不同程度对阅读产生困惑,“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接踵而来。而当明确阅读任务后,往往又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如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孩子长久保持阅读兴趣,我认为以游戏为主的亲子共读方法是小学低段阅读的不二选择。 5至6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尤其是低段儿童在接触新环境的学习氛围中,往往心理没有做好完全的学习准备,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鼓励。而以游戏为主的亲子共读,不仅能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增长知识,更为孩子的阅读打下基础。这个时期的儿童富有想象力,充满童真童趣,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如果翻开一本书,能和父母一起互动,对其中一幅图、一段文字进行简单交流,言语间倾诉的是亲子之间温暖的爱,让阅读的种子根植在孩子心中。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 亲子共读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有的家长认为,那些获过大奖的儿童绘本最有阅读价值;或者老师们、各种媒体、书店的良心推荐都要收藏;有的家长用心寻找哪些是教育部教材推荐阅读资源等。渠道多种多样,书籍琳琅满目,挑花了眼也不见得是孩子们喜欢的,或者是适合孩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因此,尊重儿童喜好是挑选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阅读材料的种类以绘本或童话故事为主。 家长选择书籍时,应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需要。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说:“图画书是拯救儿童阅读的书。”低段儿童阅读启蒙离不开图画书或故事书,丰富的画面感、有趣的故事角色和情节将有助于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亲子共读,这样的图书更能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游戏式亲子共读的准备 那游戏式亲子共读前该做好哪些准备?首先,要选合适的书籍。家长在开始之前应先对书的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比如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发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再立足于书本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式阅读方法。其次,充分利用书本的封面构建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家长先要了解封面的含义,准备相应的问题,从一段故事开始猜测故事结果,将有助于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很多书的封面对儿童都会构成极大的诱惑,只要父母方法得当就能让其主动亲近书本。因此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舒适安静的环境,搂着孩子,拿起书本从封面开始互动。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这个封面里有什么内容?”“你认为图画中谁是主角?”“你能猜猜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吗?”接着和孩子一起翻开目录,由父母给孩子读一读目录,再让孩子猜一猜和之前封面想的故事内容一样吗?由此展开讨论。此时,父母要放低身份和姿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可以和孩子说:“我怎么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还能激发其求知欲,以及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当孩子说不清楚时,父母可以帮助其把话说清楚。最后,准备好一张白纸,灵活运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家长们都可以穿插表演、图画、手工、实验等活动在其中,重在享受阅读的快乐。不要把阅读当做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有趣的亲子活动。 四、游戏式亲子共读的方法 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尝试不同的亲子共读方法发现,以游戏为主的亲子共读形式更受到家长们的推崇和喜爱,它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促进了阅读形式的不断创新。 游戏式亲子共读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答游戏——你来问,我来读 问答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家长通过整理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孩子以读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不仅培养孩子理解的能力,还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无形中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例如:语文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我爱阅读”的一篇短文《画家乡》中,家长可以这样来提问:“涛涛的家乡在哪里?”孩子朗读道:“涛涛的家乡在海边。”继续问道:“那里有些什么景物?”孩子朗读道:“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家长接着问:“涛涛在那干什么?”孩子接着朗读道:“那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小学低段的阅读材料一般逻辑性比较强,条理清晰,问答游戏对问题的整理相对简单,家长操作起来难度不算大,是一种亲子共读的好方法。 2.交替朗读法——比比谁专心 亲子共读的核心在于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交替朗读的趣味性体现在形式可以不断变化。比如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也可以家长读一段,孩子读一段;还可以家长任意读几句停下来,孩子接上读,以谁接不上朗读为输。这个游戏让孩子们专注地看着阅读材料而不敢分心,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专心的阅读习惯。通过交替朗读,让父母及时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漏字、加字和错字。 3.故事表演法 如何将儿童善于表演的天性在阅读中激发出来?可以借助故事表演法。家长和孩子阅读完故事后,分饰角色朗读或扮演,把一起读的故事演出来。表演不一定非要完整,可以是人物形象、动作或表情。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可以协助其将故事中的人物画出来,或者用手工剪一剪后张贴出来,这样的阅读深刻而又有意义。只要有父母的参与,孩子在阅读中不再孤独,其感受到的是被重视和得到欣赏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不再把阅读当做负担,而是渴望下一次阅读活动的开展。 五、游戏式亲子共读的指导 游戏式亲子共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光有方法指导远远不够,每个家庭的亲子阅读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是小学低段游戏式亲子共读的必经之路,搜集每个家庭所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展示有效的游戏式亲子共读方法。让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评价中来,使课外阅读评价多元化。 六、游戏式亲子共读的意义 对儿童来说,自我感受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爱与理解,无论拿起怎样一本书,出于好奇心翻翻看看是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如果能有父母正确的指引与陪伴,阅读起来就更加有趣而又有意义。当一个孩子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时,那他(她)的人生将添上绚烂的一笔。 通过游戏式亲子共读方式,营造一种热爱读书的家庭氛围,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减少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障碍,进而孩子更愿意自发地去阅读。同时,游戏式亲子共读也创造一个孩子和父母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机会,使家长能深入孩子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