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梓宜 玉溪聂耳小学 指导老师:李晶晶 俗话说,科技兴则国家兴。新中国成立70余载,这70余年来我国从未停下探索科学的脚步。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都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最近学校组织参观科技馆活动,我有幸和科技展零距离接触,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开始关注生活中隐藏的科学秘密! 首先我来到了尖端放电的展台,一眼就被那根蓝紫色的“线”吸引住了。当两根“线”相遇时,会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并且出现蓝紫色的“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查阅资料后得知,两根柱子的尖部是金属导体,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它们的尖部会发生放电现象。不查不知道,原来避雷针就是运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在高大的楼房上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将楼房的电荷集中在一起,打雷的时候,巨大的能量通过避雷针引入地下,就避免了雷电对楼房的损害。 接着我来到了声光体验区。这里有一台激光束琴键的钢琴,经过对光的控制,不接触琴键就可以“演奏”。这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隔空钢琴”,是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杰作。 众多展品中最吸引我的是共振环。它由六个环组成,只要发出声音,就会引起共振环的振动。通过查阅资料,我才知道原来共振现象无处不在。我们之所以能发出音节,能唱出美妙的歌声,是因为我们喉咙间每一个的颤抖都和空气产生了共振;还有我弹奏的古筝,它的木质琴身就是利用了共振现象形成共鸣箱,从而发出优美响亮的声音。但另一方面,共振也会引起灾难,如雪崩、桥梁倒塌等。小小共振环,连接你我他,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与科技零距离! 感谢这次我与科技的“亲密”接触,感受到原来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有时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擦亮眼、勤于思、勇于试。也许多一点细心,中国就多了一个华罗庚;也许多一次实践,世界就多了一个爱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