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第A08版:人物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杨本湘 27年真情守护助力“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升空


通讯员 何玲 摄


父母和姐姐杨会银正与杨本湘视频通话

    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中国探月再启“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作为多次参加航天发射任务的首席气象预报专家,来自保山市施甸县的杨本湘一边忙着西昌发射场的任务,一边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到文昌发射场的气象会商,在千里之外的西昌,为文昌的任务助力。

    1993年参加工作,投身航天事业的27年来,杨本湘参与执行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航天发射任务138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高级工程师,全程参与了西昌发射场多次探月任务。

    “知道吗?我们施甸的杨本湘参加了‘嫦娥五号’发射任务,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也有施甸人的一份功劳呢!”“嫦娥五号”成功发射的消息传出后,连日来,施甸人民兴奋不已,在为祖国喝彩的同时,也为施甸走出的航天骄子而倍感骄傲。27年的真情坚守,滇西边陲的小城是如何养育出这样一位航天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呢?11月25日,本报记者走进施甸县仁和镇,从家人、邻居的叙述中重现了施甸骄子杨本湘的成长经历。

    父亲:艰苦的环境造就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新通车的保施高速公路出口出来后,沿S229省道向北行驶约10公里就到了施甸县仁和镇,今年50岁的杨本湘从小就生长在这里。

    刚入村,迎面就遇上了村民老杨。“你们是要去杨本湘家吧,我带你们去,这两天他们家可热闹了,天天有邻居去串门,大家都为我们村出了一个航天人才感到高兴。”

    沿着一条整洁的水泥小道往里走,不到300米,一个普通的农家四合院就出现在眼前,一位身材挺拔、矍铄俊朗的老人满脸笑意迎了出来,他就是杨本湘的父亲杨忠。今年81岁的杨忠是施甸一中的退休教师。连日来,他和老伴一直沉浸在“嫦娥五号”成功发射的喜悦中。看到不断有乡亲们来串门,杨忠一边招呼着客人入座,一边让女儿端茶倒水招待客人。

    杨忠介绍,他和老伴赵兴兰共养育了3个孩子,杨本湘是老二。“他有个姐姐叫杨会银,现在在家和我们一起生活,还有个弟弟叫杨本权,现在在北京工作。”回忆起3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杨忠很自豪,但他又有些愧疚,“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家7口的生活只能靠我一个人的工资,3个孩子都过过苦日子。”杨忠说,艰苦的环境造就了3个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今孩子们都出人头地了。“大女儿是村里党支部的负责人,二儿子在国家重要岗位奉献,三儿子部队转业后留在北京。3个孩子都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我和老伴很知足。”

    大姐:二弟的理想就是报效祖国

    虽然常年见不上面,但在姐姐杨会银心中,杨本湘一直是她的骄傲。她说:“二弟从小就知书达理、勤奋好学,性格好强的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我们的小村子走了出去,并一步一步走上了祖国需要的岗位。”

    杨会银介绍,杨本湘读小学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后,他就苦练作文,家里的饭桌上经常堆满了他练习的稿纸,聚精会神的他有时还会耽误吃饭。“看着认真投入的二弟,爸爸时常和我们说‘不急,让他慢慢写,写完再吃’。”杨会银说。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小学毕业后,杨本湘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施甸一中。

    “升中学后,有一次二弟和我说,他的理想是报效国家。”杨会银说。凭借踏实和努力,1989年,杨本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气象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高尖端科研技术工作。“从1993年起,二弟就全身心投入航天事业。27年来,他先后参与执行航天发射任务138次,全程参与了西昌发射场多次探月任务。通过多年努力,二弟已一步步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杨会银说。

    “由于工作忙,20多年来二弟只回来过四五次,但从不会忘记关心家人。”杨会银说。“虽然二弟很少回家,但他永远是我的骄傲。”

    邻居:给村里的后辈树立了榜样

    今年67岁的王光品是杨本湘家所在村委会的监督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心目中,杨家的老二杨本湘就是村里的一名好儿郎。

    王光品表示,按辈分杨本湘要叫他叔叔。他说:“我这个侄儿子,从小就明白事理,懂得父母生养他的不易。学习上刻苦不说,还特别会心疼人,放假回家经常看到他帮着姐姐做家务,下地帮父母干农活,特别勤快。”王光品介绍,平日里,杨本湘虽然话不多,但看得出他憋着一股劲,就是想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走出去。

    晓得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省吃俭用。“读中学时,除了饭钱和购买学习用品,他从来不多要一分钱。后来又考上了好大学,毕业又到了重要岗位工作,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王光品说,“杨本湘用自己的言行,给村里的后辈们树立了榜样。”现在村里134户人家,有30多个家庭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走出了小村子。

    记者连线

    对工作

    为建设世界一流发射场贡献力量

    11月25日下午,在杨会银的帮助下,杨本湘通过视频向记者讲述了他全程参与“嫦娥号”探月系列发射的感受。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对中国航天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杨本湘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发射,他都参与了,虽然“嫦娥五号”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但他也倍感荣幸。“现在西昌的工作已经结束,下一步,我将参加海南文昌发射任务,因两地的保障要素和重点不同,需要我和团队考虑更多,准备更多。”他表示,每一次任务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作为参与‘嫦娥号’探月系列发射的一分子,我会继续尽心尽力做好每一次航天任务的保障工作。” 杨本湘说,“现在,我们每一个航天人都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发射场而努力,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对家人

    用最好的工作成绩来回报

    由于常年在外忙于事业,杨本湘很少有机会回家探望双亲,提到这件事,杨本湘的双眼就红了。“每当想到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却不能对二老加以照顾,心里就非常难过。”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请你们保重好身体,我会用最好的工作成绩来回报你们。”在与父母的视频通话中,杨本湘满是愧疚地说。

    本报记者 崔敏 实习生 陈海頔 摄影报道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