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本周是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作为“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下步打算。 一年多来,云南法院“一站式”建设情况如何?怎样快速化解纠纷?一起来看看。 形成一体化诉讼服务新格局 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滕鹏楚介绍,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推进,全省法院已经形成以诉讼服务中心大厅为主体,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办案、诉讼服务站点等多种渠道为一体的“厅网线巡站”诉讼服务新格局,集中开展立案、调解、速裁、送达、材料录入和转接、诉讼事务办理等工作,多元解纷普遍开展,分调裁审初见成效,信息化建设与运用水平逐步提升。 疫情期间,云南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始终敞开大门应诉接访,通过“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跨域立”等方式,积极为诉讼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实现了“疫情防控”与“诉讼服务”两不误。 共设立调解工作室568个 省高院要求所有基层法院要设立速裁快审团队,原则上按本院员额法官20%的比例组建速裁团队,负责办理所在法院65%以上的民事案件。 同时,省高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委派调解、立案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简案快审速裁工作的新机制,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分层过滤化解纠纷。目前,全省法院共设立调解工作室568个,聘请特邀调解员17709名,法院专职调解员961名。今年1至11月,诉前调解案件98593件,调解成功41866件,司法确认15870件。 在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改革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适合云南司法实践的分调裁审工作。如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快审中心,组建7个快审团队,负责办理快审案件,尝试采用独任制方式审结案件;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卡拉OK行业涉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开展类案分流化解,建立了经营者自治、行政管理者监管和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的长效机制,为著作权纠纷化解提供了范例。 今年已完成网上立案93594件 全省法院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开展在线诉讼服务,推广和规范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在线诉讼服务,既做到避免或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又及时高效处理各类案件。 今年1至11月,全省法院共完成网上立案93594件,跨域立案4663件,网上调解35294件,电子送达360940件次,为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提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 省高院还进一步推广民族特色解纷工作,广泛建设民族调解室、地域文化调解室,引入熟悉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民族人士作为调解员,配置双语法官192人,聘请双语调解员585人,不断推广民族特色解纷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涉外涉侨多元化解和国门诉讼服务水平。确定全省12家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法院,切实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沿边地区法院国门诉讼服务站增至14家,覆盖国家一级边境口岸,为中外当事人多元解纷提供服务。进一步营造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社会氛围。在省高院的持续推动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草案)》已经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实施,成为全国首个自治州层面的多元解纷促进条例。 据了解,下一步,云南法院将围绕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结合云南法院实际,突出基层基础导向,切实增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实效;突出集约集成关键优势,更好转化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效能;突出在线融合关键取向,推动在线解纷和智慧诉服实现现代化转型;更加注重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一站式”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林舒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