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第A02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生物多样性宣传周”采访团走进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285种野生植物种子保存在昆明


    12月3日,“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集中采访在昆明启程。

    此次集中采访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COP 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宣传周期间活动精彩纷呈,中央驻滇新闻媒体、省内主流新闻媒体组成“生物多样性宣传周”采访团,将深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等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现场采访。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采访团参观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博物馆,了解了收集一粒种子后是如何处理、保存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介绍,十余年来,该所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国家重要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截至2019年12月,该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植物DNA、动物细胞系、微生物菌株等各类种质资源23546种,共248593份(株、条)。其中包括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共82746份,占中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5.2%。该种质资源库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

    随后,采访团来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参观了珊瑚礁物种育种实验室、大型仪器中心。据悉,自建所以来,该所科研人员先后深入横断山脉、无量山、高黎贡山、青藏高原等开展系统的资源考察和区系分类研究,足迹几乎遍布云南的所有山脉和水系。1986年,昆明动物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199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保护生物学中心。进入21世纪,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张亚平院士的带领下,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生物与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组建了一批前沿创新团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李悦春 摄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