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有手艺,有商品,街上支个桌,就是一个摊。每摆一个摊,就有一段关于一个人或一座城的故事。即日起,晚报记者将深入街头巷尾,倾听摆摊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钢化膜摊主小李的摆摊故事。 每天早上8点左右,小李会匆匆扒上两碗饭,算是早点,也是午饭,然后从昆明市高新区洪家营城中村昏暗的出租屋离开。 带上“钢化膜10元”的广告牌,他骑着500元买来的二手“电毛驴”,穿梭于昆明的大街小巷。就这样,小李开始了一天的摆摊生活。 今年30多岁的小李,来自楚雄牟定的一个小村庄,在昆明摆地摊已有10多年,主要业务是给手机贴钢化膜。 一张小桌子、两盏台灯,加上贴膜需要的清洁剂、刀片、粘灰膜、尺子,便构成了他贴膜的主要工具。 小李说,可能在大家看来,贴一张膜以前要几十块钱,现在只要10元左右,感觉不挣钱了。“其实现在贴膜还是赚钱的,只不过没以前那么暴利了。” 小李给记者介绍时头头是道。他说,手机膜的种类大概有静电膜、胶膜、磨砂膜、水晶膜、钢化膜几种,除了一张钢化膜的成本在1元至3元外,其他膜的成本价格每张均不超过1元,绝大多数膜的进价在0.3元至0.8元。其中,钢化膜比较受消费者欢迎。不过他也称,手机贴膜是个技术活,批发价听起来很便宜,但很多人把手机膜买回去后才发现自己贴不好。 手机贴膜这个行业最核心的秘密,小李说他们业内人士把它称为“看机下菜”。简单来说,是指遇到价格贵的手机,贴膜价格就抬高;遇到价格便宜的手机,贴膜价格自然便宜。实际上,手机膜是一样的,不过开口价在10元至50元不等。 不过摆地摊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小李说,一般他早上8点就开始出摊,晚上回到家已是10点以后,每天守摊10多个小时。吃饭的话,就近随便买点东西填肚子。有时候守了一晚上没有开张,也是经常的事情。“别以为手机贴膜很轻松,其实也是非常辛苦的。”小李说,现在摆地摊做生意的人多了,竞争大,利润薄,做成是生意,有利润;做不成,东西再好,也是废品一个。 至于能挣多少钱,小李说,比他原来打零工强多了,平均每月可以挣上四五千元。“主要是时间自由。”他比较乐观地说,虽然这是一个小买卖,挣得不多,但可以利用其他时间来提升自己。 目前,小李还兼职一家公司的推销员。前不久,他又接触到奶牛养殖业,还专门找来一些资料,摆摊的同时开始仔细研读,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商机。 本报记者 夏体雷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