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 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1961年,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边界议定书,最终顺利而圆满地解决了中缅边界问题。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中缅互为友邻,两国胞波情谊源远流长,这让我忆起有关中缅边界勘测期的一段往事。 为了共襄中缅边界勘测盛事,时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以及其他有关机构调派人员在五华山省政府光复楼、翠湖省经贸外办设立办公室办公。其中工作人员包括张馥、马曜、张寒光、吴少默、乔洪缄等,以及国家民委调派来的辛文波等,含界务组等多个组别,数十名工作人员。 中缅边界签约后,勘测边界,建立界碑(桩)。界碑“中國”两个字由张寒光书写,一座座编有序号的界碑犹如守护国境的卫士……多年来中缅边境,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传承千年“胞波”情谊。 笔者两年前做客瑞丽边境喊沙镇银井寨看到“一座佛塔佑两国”,“一眠井水两国饮”,“一架秋千荡两国”的趣事。张寒光联大校友汪曾祺在瑞丽边境“大导喊”云井寨及畹町镇曾记述:“……车从瑞丽出发走过一个中缅边界的寨子云井寨,一条宽路从缅甸通向中国,可以直来直往,除了有个水泥界碑外无任何标志,对面有一家卖饵丝的铺子。有人买了一碗饵丝,一个缅甸小女孩把饵丝递过来,这边把钱递过去,他们的手都已经伸过国界了,只要脚不跨过界桩,不算越境……我们到畹町的界桥头看过,桥头有一个检查站,旗杆上飘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个缅甸小女孩提了个饭盒走过界桥,她妈在畹町街上摆摊子做生意。她来给妈妈送饭来了,检查的人都认识她。她大摇大摆走过来,脸上带着一点微笑,意思是:‘我又来了你们好!’”。“站在国境线上我才真正体会到中缅人民是‘胞波’。”其翔实记述表达出了中缅两国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胞波的情谊。 缅甸是第一个与我国签订边界条约的亚洲邻邦,唯一以胞波(兄弟)相称的国家。 屈指一算,中缅边界界碑的建立至今有60周年,两国胞波情谊犹如澜沧江湄公河源远流长。(作者原工作单位:昆十三中,8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