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故意用“虚拟恋人”引导有情感需求的年轻人掉入“甜蜜陷阱”,再使用各种虚拟的恋爱手段榨取年轻人的钱财。当年轻人被“虚拟恋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就会源源不断为商家贡献利润。 花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就可以谈一场短至半小时,长至一年的恋爱,你试过吗?今年以来,作为一项有偿情感体验类服务,“虚拟恋人”出现在各类网络平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记者采访发现,“虚拟恋人”正成为当下不少青年热衷的网络消费方向之一。然而,甜甜的恋爱之下潜藏多重风险。(12月9日《半月谈》) “虚拟恋爱”其实早就出现了,从小说话剧到影视剧再到网游,里面的“爱情”就属于“虚拟恋爱”。不过,今年出现的花钱跟“虚拟恋人”谈恋爱的现象,显然不同于作品中的“虚拟恋爱”,而是某些商家看到不少年轻人存在情感空虚,量身打造的一种“恋爱产品”,通过网络销售给需求者来获取商业利益。 这种“恋爱产品”并不光明正大,而是躲躲藏藏。如果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虚拟恋人”,并不能找到相关商品,可见商家心里有“鬼”。但如果以“小哥哥”“小姐姐”“恋人馆”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页面便会出现不少相关店铺与商品。这种类似于“隐身术”的玩法,常见于某些网店变相销售违规产品或服务。 当然,也有一些平台比较大胆,直接出现“虚拟恋人”广告,内容包括陪伴聊天、一日情侣、陪玩游戏、温柔哄睡等。每小时收费在20元至360元不等,包月费用最高可达1万元。再从网店月销售量大多在1000次左右,最高达到7000余次来看,这种付费式“虚拟恋爱”的市场需求不少,原因并不复杂。 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正是因为这个庞大群体对情感、对恋爱有需求,才让商家看到了巨大商机,于是提供“虚拟恋人”来满足这种需求。虽说这个群体对情感有需求是正常现象,花钱跟“虚拟恋人”谈恋爱也是自由,但却不宜提倡。 因为正常人一旦沉迷于“虚拟恋爱”,恐怕难以自拔,不仅容易错失现实爱情,而且持续花钱最后是一场空,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报道还揭示部分“虚拟恋人”涉黄,容易污染人的心灵,或涉及违法。另外,年轻人谈“虚拟恋爱”可能碰到“杀猪盘”,个人钱财易被虚拟的“高富帅”或“白富美”骗走。 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付费式“虚拟恋爱”不过是一碗“迷魂汤”,“虚拟恋人”其实是“迷魂汤”里的诱饵。即商家故意用“虚拟恋人”引导有情感需求的年轻人掉入“甜蜜陷阱”,再使用各种虚拟的恋爱手段榨取年轻人的钱财。当年轻人被“虚拟恋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就会源源不断为商家贡献利润。 要想避免情感空虚的年轻人被灌迷魂汤,首先,要揭穿“虚拟恋爱”“虚拟恋人”的真相和隐藏的风险,使年轻人认清。其次,用现实公共服务尽最大化去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以“良币驱逐劣币”。再次,从平台到监管部门,对“虚拟恋爱”中存为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有效打击,营造健康网络生态。 其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尽量填补年轻人的情感空白,应成为遏制付费式“虚拟恋爱”的有力手段。比如专家建议,发挥基层群团组织优势为年轻人创造联谊机会,或进行针对性心理建设与指导培训。此外,有关方面也要为年轻人交友、结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包括提供公益平台、创造机会、减轻压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