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下称“云南工行”)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普惠小微、外资外贸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云南工行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再提质、再加速,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信贷支持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2017年5月16日,云南省政府与工总行签署了《落实“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战略合作项目实施协议》。自协议签署以来,云南工行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八大重点产业、“走出去”、民营企业和小微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10月末,累计向协议清单内项目投放表内外融资3207.31亿元,完成签约协议金额的100.07%。用实际行动有力践行了工行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诺和社会责任。 加大“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放进度。今年以来,累计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1607.55亿元。其中:重点支持了全省“能通全通”工程36条高速公路建设,共投放公路贷款951.8亿元;支持了云桂、昆广、沪昆等铁路建设重点项目和昆明市轨道交通建设,共投放贷款214.02亿元;为全省电力项目、电力供应等能源保障网建设提供了441.73亿元贷款支持。 积极助推八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今年以来,云南工行累计向“八大产业”领域投放公司贷款33.05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1.11亿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截至10月末,制造业领域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43.9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净增7.82亿元。 做好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信贷支持。疫情以来,云南工行全面开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润行动”,积极做好涉疫企业金融服务。针对涉疫企业,特别是人行、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工信厅等公布的名单客户,累计向168户企业新增投放贷款82.83亿元,其中向30户全国性名单企业投放贷款6.58亿元(含普惠);积极支持新建、在建重点项目,累计向56个项目新增投放443.15亿元;提前对接企业复工复产和恢复营业需求,按照云南省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累计向57户企业投放贷款76.23亿元。 加强业务创新 助力小微复工复产 云南工行始终认真落实国家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为工作重点,发挥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作用。 今年疫情后,云南工行依托“线上+线下”全产品体系,持续为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和复产复工提供金融服务保障,积极与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小微贷款98.88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累计发放70.96亿元,贷款增速为29.39%,较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0.24个百分点。 做好解困纾困服务,共办理小微客户续贷10.08亿元、展期4.39亿元、调整还款计划7.50亿元、延期还本23.78亿元、延期付息1.29亿元,切实满足复工企业对资金的连续使用需求,解决企业因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的还款问题。主动降低贷款利率,普惠型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11%,较去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加大各项费用减免及优惠幅度,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努力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及时推出税务贷、烟草贷、抗疫贷等特色场景业务,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生产、保就业。 稳外贸稳外资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今年工总行开展“春融行动”以来,云南工行高度重视、积极响应。7月30日,云南工行与云南省商务厅签署《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合作协议》。通过一系列真落地、见实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外资外贸企业分类、分户施策,对新型消费业态和消费方式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当前省内企业和个人消费金融需求中的痛点、难点, 共同维护外贸、外资及产业链稳定。 完善管理服务架构,为凸显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服务功能及示范效应,云南工行先后在德宏、红河、昆明片区设立自贸区支行,成为唯一一家在云南省3个自贸片区机构挂牌的金融机构。 聚力金融创新,与仰光分行联合推动“中缅通”产品,打通中缅结算渠道。针对受疫情影响边境口岸人员无法流通、边贸业务大幅缩减的情况,主动研发“工银边贸通”边贸网银结算系统,科技赋能提供高效便利的边贸结算服务。 加强境内外分行联动,通过风险参贷、福费廷、保函等多种方式,为省内外贸外资客户提供本外币一体化金融服务,助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下一步,围绕云南省“三张牌”规划,云南工行将加大对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八大产业”及教育医疗卫生行业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实体经济的服务广度和深度,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履行大行担当。本报记者 钟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