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第T02版:金博盛典    
       
版面导航

第T01版

第T02版

第T04版

第T05版

第T06版

第T07版

第T08版

第T09版

第T10版

第T11版

第T12版

第T13版

第T14版

第T15版

第T16版

第T18版

第T19版

第T20版

第T21版

第T22版

第T23版

第T24版

第T25版

第T26版

第T27版

第T28版

第T29版

第T30版

第T31版

第T32版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云南告别绝对贫困 金融力量功不可没

    未来

    力争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力争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占全省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7个深度贫困县、3539个深度贫困村;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云南就有4个。其中,迪庆州、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是云南千百年来的典型特征。

    近日,云南正式宣布告别绝对贫困。至此,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群众告别绝对贫困。“十三五”期间,怒江州实施近10万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昭通市,36多万群众实现深山跨越、搬入新居……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云南各金融机构积极贡献金融力量,使得贫困地区整体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实现“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

    金融机构齐发力

    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向前迈进

    在发挥金融力量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支撑体系,提高金融扶贫能力。截至目前,云南省贫困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已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证券、保险、助农取款点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截至9月末,全省贫困地区共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517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618个、证券机构36家、保险机构931家、小额贷款公司195家,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5万个,基础金融服务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

    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机构坚决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满足贫困户贷款需求,聚焦扶贫产业发展及项目推进,将普惠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省人民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1079.46亿元,同比增长40.24%。截至9月末,全省人民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305.24亿元,比年初新增330.44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79%,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4.89个百分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9%,个人及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43%,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8%。截至9月末,全省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1.11万亿元,比年初新增905.01亿元,同比多增239.9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9.65%,高于上年同期增速0.42个百分点。

    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丰富,各地区各金融机构结合精准扶贫金融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如鲁甸县金融机构对“农户+入迁就业+产业发展”的信贷扶持模式进行实践探索,针对卯家湾安置点搬迁户发展香菇产业种植创新推出了“安居贷”信贷产品;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在耿马县推出为糖厂上游农户量身定制的线上快贷产品“云糖贷”、在红河试点推出“地押云贷”、以“云品出滇”为突破口,运用善融商务平台实现产销对接,打通产业扶贫销售流通“最后一公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围绕迪庆州、怒江州水利、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及普惠贷款投放,捐赠7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建设茶厂,为临沧市挂钩扶贫点邦东乡璋珍村引进茶叶生产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实现普洱茶集约化生产和销售……

    监管部门多方发力

    创新金融政策、推出保障措施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多种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源于云南银保监局对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创新。

    为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2016年以来,云南银保监局单独或联合省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先后下发《关于云南银行业全力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规范管理的通知》等10余份政策文件,就加大信贷投放、加强贷款规范管理提出系列要求,持续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在强化政策引领的同时,云南银保监局创新工作机制,采取责任包干制,在全省有贫困人口的1353个乡镇,每个乡镇明确指定一家银行机构作为包干责任行,鼓励其他机构积极参与。在贫困户自愿并参与生产经营前提下,鼓励其通过合作发展方式,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于特色优势产业,使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现已探索出了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模式、“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等。各责任银行每年还以落实包干责任为基础,逐户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情况,编制下一年信贷投放计划。

    为了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贷款难的问题,云南银保监局大力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动态跟踪监测扶贫小额信贷乡镇分布、金融服务网点乡镇分布和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分布情况,实施挂图作战,拟定全覆盖推进规划,督促相关机构在贫困乡镇增设营业网点,贴近贫困乡村、贫困农户开展服务。2019年末,全省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金融政策多种多样,如何保障实施呢?

    首先是督促机构加强贷款“三查”。要求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工作合力,切实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

    其次是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补足风险补偿金,明确风险补偿启动条件及程序等,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按月监测分析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推动构建会商研判机制,加强风险预判,积极防范风险。截至2020年4月末,全省共有123个县建立了风险补偿金,金额共计20.4亿元。

    针对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成效考核、各类督查巡查以及日常监管监测发现的相关问题,云南银保监局牵头组织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在全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问题排查、推进问题整改。通过以规范促发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有效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有了稳定的扶贫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扶贫产业走上了致富路。未来,我省金融行业将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财政、金融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力争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力争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占全省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声音

    金融在脱贫攻坚中可发挥空间很大

    从过去几年在扶贫中的实践来看,可以发现金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云南省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张文韬说:“金融在脱贫攻坚中可发挥的空间很大,如继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持续深化‘5+5+2’金融改革,完善风险补偿、政银担合作机制、应急转贷资金、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机制,做实农村‘五权’抵质押增信,探索保险支农支小新举措,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5+5+2’金融改革的高度融合,保持信贷投放稳定增长,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具体来说,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农户个人的小额贷款和巨灾保险。小额贷款方面,蒙自市推出“5+5+2”金融扶贫制度改革,就打破了金融制度的坚冰、激活了金融活水。记者了解到,“5+5+2”即5项产权抵质押、5项配套政策、两个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该政策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有一定规模的农村特色产业给予金融支持,简化贷款办理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能够有效助力农村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个是对政府层面,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发放扶贫债券,政府获得资金后就可以把这部分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扶植农民。如2018年,云南省首单扶贫债券成功发行,金额10亿元。今年12月14日,富滇银行成功发行云南首单“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发行金额10亿元,填补了云南省在“三农”金融债券市场的空白。本报记者 孙江荭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