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云南省“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创新型云南建设专题发布会在昆明举行。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18年的5.15%;累计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8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40余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累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59660件和92815件。 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800余项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从2015年的109.4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20.5亿元,全国排名从23位提升到19位,复合增长率达19%,年均增速全国排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61件提高到2.85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13.14人/年提高到19.12人/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52.82亿元增长至82.82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5%提高到49.6%。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18年的5.15%。 “十三五”期间,我省围绕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数字云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扶贫等开展技术创新,累计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8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40余个。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472户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4%,比2015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我省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72户,企业销售收入达4450.66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接近8000户。实施了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19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7.52%,2019年收入达2367.66亿元。首个国产(全球第二个)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2019年疫苗企业批签发量位居全国第一。 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全国第一 科技支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突出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2个关键环节,强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多项农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其中,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荣获2019年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丽粳9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创造了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单产纪录;选育出国内外独创的热带及亚热带高油玉米种质;自主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云上黑山羊”;育成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实现了云南省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 全省累计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900余件,获得授权约500件。累计完成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67万亩,带动新增产值4.8亿元。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取得重要成效,快速核酸检测、云南健康码等为云南疫情防控发挥了显著作用。清瘟解热合剂和健体抗疫合剂在云南、湖北广泛使用,并援助缅甸、老挝等国。疫情期间紧急立项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项目已进入II期临床研究。 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08个 “十三五”期间,增选“两院”院士4位;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17位;培育创新团队13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6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21个;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635位。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入选国家科技领军人才55位;引进高端外国专家60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408个,服务范围实现州(市)全覆盖。云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滇中地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为全省科技创新高地。临沧市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楚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玉溪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海县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深入推进。 科技开放合作为创新发展赋能。“科技入滇”成功引入全国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助力云南发展,启动实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中一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等20余个创新合作平台,与科技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提出支持创新改革举措30项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芸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举办各类双创活动,为激发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扩大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并出台文件,从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提出30项改革举措支持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在继续推进我省现有15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汇报衔接力度,争取将更多双创示范基地列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同时,依托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等全国性双创品牌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激发群众创新创业热情,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 有效注册商标达42万件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战略发展处处长王玉华说,“十三五”期间,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我省知识产权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我省有效注册商标达42万件,较“十二五”末增长206%;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82件,较“十二五”末增长115%,排名全国第7位;有效发明专利15204件,较“十二五”末增长99.8%。“十三五”累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59660件和92815件,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71%和153%。 同时,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认真组织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加大对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开展了“护航”“蓝天”“铁拳”“溯源”“春茶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共查处商标专利案件4226件,案值2678.2万元,其中商标案件2671件,专利案件1555件。 本报记者 杨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