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昆明举行,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集体。500名先进个人、300个先进集体、150名优秀共产党员、1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大会上,3名抗疫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回顾那惊心动魄的抗疫现场,再次让人感受到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台下坐着的,是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他们都是最勇敢的“战士”,为千家万户筑起防疫墙;他们用笔、用手术刀、用智慧、用勇气充当“武器”,在战“疫”面前,有的冲在一线,有的是“幕后英雄”。 表彰大会开始前,所有受表彰个人和集体代表拍了张大合照,在昆明暖阳照耀下,他们的面孔深深地印刻在记者的脑海里:坚毅、勇敢、真实…… 坚毅 “没有一个人退缩” 和砚泉是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基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她和同事们为外省游客、外籍游客提供了医疗服务。“刚开始的时候,知道面对的游客来自湖北省,内心还是有些不安,但是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一个人退缩。”在那个时刻,和砚泉知道,这就是作为一名基层医护人员的职责,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郭勇是位高原汉子,黝黑的面庞、坚毅的目光……他代表丽江市古城区疾病预防中心来领取荣誉。古城区是丽江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流量大,防疫保障压力较大。在疫情防控中,古城区疾病预防中心人人冲锋而上,开展排查、消毒消杀工作,为丽江市古城区带去了安心、暖心。获得集体荣誉,疾病预防中心全体人员都很激动,也给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入了更强的动力。 “在办公室里和时间赛跑” “从大年初四接到任务开始,我们单位6个人一直干到现在。”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侯峰告诉记者,省政府研究室获得集体荣誉,他们每一个参与的同事都非常高兴,11个月的辛苦都值了。 或许很多人不了解,从进入“疫情时间”起,所有重要文稿的起草、情况说明、上报国家部委的报告等都来自省政府研究室。病房里,医生、病人要和时间赛跑。在办公室里,他们也要和时间赛跑。有一次,云南指挥部要和咸宁市进行视频对接沟通,半小时后就要召开会议,省政府研究室马上核对最新资料和数据,在会议召开前,准确无误地将云南省的最新情况汇总出来。 “到现在,我们已经写了超过50万字,看了上百万字的材料。”侯峰说,每一份代表着云南疫情防控的文字和资料,都是从省政府研究室出去的。这次获得表彰,是对他们工作极大的肯定,他们也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把好疫情防控相关文字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公开性。 勇敢 “用笔和镜头记录感人故事” 楚雄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佘蕊也在表彰队伍里。抗疫期间,她和同事深入到楚雄州医院、村庄、社区等防护一线采访,在隔离病房中的采访,记录下楚雄州医护人员救治的情况,也跟随公安民警在防控一线执勤。作为一名记者,她用笔、用镜头记录下不少感人故事,也为不少市民向一线工作人员捎去真挚的问候。“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应该是属于我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我能成为他们的代表,觉得非常荣幸。” “我们会守好国门” 对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捧镇曼贺南村委会的武装干事门扎来说,来到昆明的这几天是他9个多月来第一次休息,第一次离开村。疫情期间,门扎和同事们在边境小道上巡逻、蹲守、抓捕非法出入境人员,不分白天黑夜,他们都在山里埋伏着。由于没有天然屏障,他们的防护工作既危险又艰巨。11月3日,他们发现4名非法入境者,且对方还携带自制枪支。在围堵过程中,手无寸铁的门扎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后退一步。就连枪声在他身边响起,都没有动摇过他的脚步。 “当时只想到:他们偷入了国境,一定要把他们抓住。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请祖国放心,我们会守好国门。”门扎说。 真实 “电话一响,来不及尝一口年夜饭就动身” 云大医院感染科陈一晖和呼吸重症医学科杜晓华、康云3位既是同事,更是一起援助缅甸的“战友”。作为云南省派遣援助缅甸抗疫的专家队成员,她们的身影出现在缅甸仰光、曼德勒等地,在当地医院里救治病人,深入当地村庄出诊,实地考察患者的情况。陈一晖医生在缅甸,一待就待了半个月。 在近11个月的时间里,也有一些属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特殊时刻”。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唐锐说,在大年三十晚上,罗平发现了曲靖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人确诊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马上派出5名医生赶赴现场参与救治。“我当时给几位医生打电话,他们刚刚端起年夜饭的饭碗,还没来得及尝上一口就放下了,马上赶往罗平。” “防护服不够,就穿自己制作的隔离服” 1月23日,怒江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赵燕不会忘记这个日子。她在这个日子里第一个报名参与医院的疫情防控并出任疫情防控隔离组组长。在隔离组里,每天都要面对需要隔离的病人,从隔离组组建至今,已有36名病人走出她负责的隔离病房。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外出打工归来的傈僳族老乡,他身患多种疾病,回到怒江后开始发热,病情比较紧急,医院对他展开紧急抢救工作。在随后照顾他的过程中,端水、喂饭、处理大小便等事情全部由医护人员做。 在疫情来袭时,听闻“医院里隔离防护服不够用、物资不充足,女儿穿的都是她自己制作的隔离服和隔离面罩”时,赵燕的家人非常担心她。但是赵燕一步不退,始终留在抗疫一线。“作为基层医护人员,面对疾病时,我们就是‘战士’。”被她的执着打动,家人开始全力支持她。爸爸说:“女儿是一名医生,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他们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着惊心动魄却又温暖动人的故事。 因为他们,一点一点,高原明珠在焕发光彩;一天一天,我们的生活重归正轨……本报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