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的苍山植物非常真实,任何一个专家看到,都能准确分类到‘种’。”8年前,田震琼离开工作了20多年的北京,成为了一名“大理人”。他每天背着相机在苍山上四处溜达,拍摄到了30多种苍山特有的杜鹃花,并通过植物绘画的方式,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还准备画一幅包含200只鸟的《大理长卷》。他对苍山洱海的草木、花鸟都充满了兴趣。 立志画遍苍山的杜鹃花 田震琼在北京工作时,从事服装设计。他学习植物画的“引路人”,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工程师、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刚开始,他通过购买曾孝濂的植物画书籍学画画。后来,他参加了曾孝濂在北京举办的一个高级研修班,通过3天的系统学习,掌握了画植物画的技巧。 田震琼在一些书上看到苍山上有44种杜鹃花,他想把它们全都画下来。“2012年,我刚到大理,读到一本名叫《滇南本草》的植物学书籍,打算画一下上面记载的植物,便到苍山上去寻找这些植物,发现书上绘画的样本与真实的植物样本对不上。”田震琼说,“在拍摄每一株植物时,我都用GPS定位,记录下生境和地理位置,以保证下次去的时候还能找到它。拍摄下来的东西不是很精细,加上现在能查到的各种植物志书,也是几十年没有修订了。所以我要用植物绘画的方法详细描述,对苍山植物进行真实记录,弥补几十年的空缺。” 苍山特有的凸尖杜鹃,是杜鹃花中叶型最大的,叶子上有小尖,长70厘米,宽25厘米;花型是桶状花,花上有红斑,花色有白、粉两种。2017年,田震琼绘画的苍山植物画《凸尖杜鹃》获得了国际植物学大会金奖,在植物绘画界崭露头角。他共记录了10多种苍山杜鹃花,所绘画的杜鹃花图案,也被做成了拼图、靠垫、杯子、背包等各种衍生文创产品,走进了日常生活中。 画成了36种鸟类合集图 2013年至2019年,田震琼基本上每天都去苍山,东坡西坡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有时爬到海拔很高的地方,有时只在村庄的后面。没有花就拍鸟,回来画鸟,每次都满载而归。江尾湿地有一种当地常见的鸟类——小公式公式,他从早守到晚,观察了很多次,小公式公式就是不上岸,无法看出它们的脚趾结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鹤庆草海湿地捡到了两只死去的小公式公式,终于画出了小公式公式的完整肖像。随着鸟类画像增多,他画成了36种鸟类合集图。 “我刚来大理的那几年,紫水鸡已经不在洱海周边出现。这几年,随着洱海的保护治理,生态慢慢恢复,紫水鸡从无到有,并且越来越多了。”田震琼边说边画。他想画一幅10米长的《大理长卷》,在上面画100种大理特有的鸟类,每种鸟类一雌一雄,总共画200只鸟,现在已经画了接近20只。“我画苍山植物的时候,画的是水彩画。画《大理长卷》,我用的是彩色圆珠笔,更能体现鸟类的羽毛,将来我还要画洱海的鱼类。”田震琼说。 8年画了近200种植物 在大理定居的8年间,田震琼画了近200种植物,有苍山上常见的植物,也有大理常见的植物,他甚至对洱海周边村庄的农田杂草进行过详细调查。他曾用一年的时间,跟拍苍山莫残溪的植物,每个节气去拍摄一次,一直拍到苍山海拔3200米的地方。他在苍山莫残溪拍到了杜鹃、云南大百合和罕见的眼斑贝母兰。“苍山上的植物,除了杜鹃,还有龙胆、报春花、豹子花、云南大百合……数不胜数,90%以上都是中草药。这几年来,我天天都爬苍山,我知道它们在苍山上的大致分布位置。”为了绘画效果准确又美观,田震琼结识了很多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博导和教授,一边看书、一边向专家教授们请教。一些高校的老师想找苍山上的植物,也常常请田震琼给他们带路。 田震琼连续3年带着来自北上广的中小学生夏令营,到苍山清碧溪认识植物,一边教孩子们画植物,一边普及户外常识和动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教育他们从小爱护自然生态环境。“曾孝濂老师已经82岁了,他希望植物绘画在民间铺开,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田震琼说。 苍山脚下的三文笔小学的校长找到田震琼,希望他给学校画一幅壁画。田震琼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就在三文笔小学隔壁,他每天送完女儿就开始了一天的绘画。一面白墙在两棵大青树的掩映下就像一张天然的大画纸,苍山上的动物和花草一点一点地呈现了出来。下课了,孩子们蜂拥而至,一边发出“哇哇”的感叹,一边摸摸这儿,看看那儿。画累了,他就去和大门口的保安大哥聊天,跟大哥学习二胡和吉他。他断断续续画了一个月,一幅30米长的《苍山生态图》诞生了。后来,一家驻扎在大理床单厂艺术社区的动物保护机构请他画长臂猿,他专门跑到高黎贡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回来就画了一幅20米长的《长臂猿》壁画。 本报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