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迪庆故事 在追梦的过程中,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梦想被实现时,故事总带着无限霞光。 “空姐”,是很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职业。来自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的藏族女孩格茸卓玛,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空中乘务员,成了村里第一位空姐。 幸运儿 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从考上西藏大学到获得免费机票,从航空公司招聘,去面试、入职,到飞上蓝天,我就是个幸运儿。” 格茸卓玛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姐姐组成的6口之家,以种植青稞、土豆和蓄养牲畜来获取收入。2005年,当村邻劝格茸卓玛的父亲拉茸“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长大了嫁个好人家就可以了”时,拉茸暗下决定“再穷也要让女儿读书,让女儿自立自强”。但两个女儿同时读书,对收入微薄的家庭来说不现实,这时,姐姐落桑卓玛毅然将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格茸卓玛,落桑卓玛开始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说起当年姐姐辍学之事时,格茸卓玛表示感恩。她说,当时姐姐的成绩也很好,但面对选择时,姐姐把上学、走出去的机会让给了她。对此,姐姐落桑卓玛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是姐姐,我希望她好。” 2014年,格茸卓玛考上了心仪的西藏大学新闻系。学校远在拉萨,女儿该如何出行成了父亲拉茸的难题。拉茸说:“乘坐汽车和火车虽票价不是很贵,但太慢、太折腾……”正在父亲为难时,一向心疼格茸卓玛的舅舅,给她买了去学校的机票。东航云南公司知道了格茸卓玛的情况后,为她提供了每年一次的免费往返家和学校的机票。 格茸卓玛说:“每次坐飞机,看到空姐就觉得好美,就想‘自己要是能穿上制服,成为一名空中乘务员该多好’。”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格茸卓玛投了许多简历,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在家边务农边复习准备考试。但能否考上公务员、找到满意的工作,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时,对口当地展开精准扶贫的东航云南公司招聘少数民族乘务员,这给藏族女孩打开了一扇窗,对空乘一无所知的格茸卓玛决定试一试。 蓝天梦 不到一年就“单飞” “课上听不懂,深夜苦学还是弄不懂,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请教老师和同学。想到那么多人帮助自己,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8年10月,格茸卓玛顺利通过空中乘务员面试,她完成了通向蓝天梦的第一步。空中乘务员与一般职业不同,能否通过理论培训和实做考核才是关键。在接下来的十几门考试中,非对口专业的她要用3个多月时间掌握所有知识。什么是“波音”?什么是“空客”?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为什么要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零基础的格茸卓玛已记不清熬夜苦读了多少个夜晚。 “最难的是机型课程专业知识,刚开始学,在课上听不懂,自己深夜苦学还是弄不懂,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问老师和同学。”格茸卓玛说,十几门考试,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到后来都通过,再到带飞、单飞,自己未曾放松过。“想过放弃,但想到那么多人帮助自己,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9年5月28日,格茸卓玛从原来的乘客变成了乘务,考验实际操作“带飞”到来了,那天格茸卓玛完成了省内的小四段,共4个小时,但在高度紧张中,格茸卓玛像是过了40个小时。虽勤奋好学,但紧张加之初入职,她在首个15天飞行50个小时的“带飞”工作中未通过。第二次50个小时的“带飞”,在同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她的考核顺利达标。 2019年7月10日,是空乘格茸卓玛的第一次“单飞”,那天她从昆明长水机场飞往500多公里外的香格里拉市,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在随后的工作中,一次次的飞行让格茸卓玛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她一直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休息时自学一些专业知识和英语,目前,她正在准备考广播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想尽早晋级,到头等舱,当乘务长。” 很自豪 成了村邻们看世界的眼睛 “眼界越来越开阔,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外形也越来越时尚,邻居们有问题或对什么好奇,她总是温柔耐心地一一解释。” 每次格茸卓玛回到家,家里都会特别热闹。“在飞机上要做些什么?”“都到过哪些地方了?”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大多数人都没有坐过飞机,但这个村出了一位每天都在飞机上工作,到处飞来飞去的“空姐”,是件稀奇的事情。 “妹妹当上了空姐,我比所有人都高兴。”姐姐落桑卓玛说,“但她在家里,仍然不骄不躁,邻居们有问题或对什么好奇,她总是温柔耐心地一一解释,她成了村里人看世界的眼睛。”从面试开始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落桑卓玛看到了妹妹的变化,眼界越来越开阔,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外形也越来越时尚,比以前更自信了。 格茸卓玛说,一穿上制服,就会不自觉地昂首挺胸,而且现在比以前外向了很多。“以前我很内向,不喜欢和人交流。做了乘务员,每天都要和人交流,现在,我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也越来越有自信,这是以前自己不敢想的。”她说,“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很开心。我很感恩遇到了东航云南公司,上学时提供了机票,就业时提供了机会,还帮家乡发展起了产业。现在我作为东航云南的一员,也很自豪。” 好榜样 从因学致贫到因学脱贫 “两年多的时间,格茸卓玛走出了大山,去了更多的城市,见了更多的人,变得落落大方;这两年,村里的学习氛围也明显好了许多。” “第一次见到格茸卓玛时,她不爱说话,和我们沟通像挤牙膏一样。”东航云南公司驻村扶贫干部王豫昆说:“2018年在一次入户中见到了格茸卓玛,得知大学毕业的她正在家里待业的情况。当时我们就在想,格茸卓玛家是因学致贫的,如果因学脱贫,将会给这个地方起到榜样的作用。” 王豫昆介绍,团结村共有25户建档立卡户,其中13户55人挂在东航云南公司,格茸卓玛家就是其中之一。团结村海拔高、土地贫瘠,农户家的生活也不是很好,地区教育也相对落后,于是我们就想做个榜样出来。“事实证明,格茸卓玛是成功的。”王豫昆说,“从她个人来说,走出了大山,见到了更多的人,去了更多的城市。在公司的两年多时间,变得落落大方,和以前判若两人。这两年,整个村的学习氛围明显好了许多,今年,团结村大中专学生就有50多人,其中本科30多人。” “我很热爱这份职业,我要给村里的弟弟妹妹们做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格茸卓玛说,“我会把自己看到的世界‘带回’家乡,我也会继续努力,让自己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木晓雯 周柯妤 王宇衡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