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凉,一些可爱的宝宝又成了医院的“常客”。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久病成良医”,可以给发热的宝宝“对症下药”。殊不知,由于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影响。发热后,究竟什么时候就医、就医前应如何处理呢?今天,云南省中医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唐彦博士为你支招。 家长需知 宝宝出现这些情况尽快就医 “发热可以理解为是人体正常保护反应,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发挥功效,抵抗感染的应急保护过程。除非是超高热(40℃以上),一般的发烧并不危险,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更不会烧坏脑袋。发烧也是具有正面意义的,比如,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宝宝发烧,家长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别失去冷静。”同时唐彦博士表示,如果宝宝发热属于以下情况,各位家长不要犹豫,到医院让医生处理: 1.小于3个月的宝宝发烧; 2.发热体温>39℃; 3.发热伴有精神神志的改变,比如嗜睡、昏睡、昏迷; 4.发热伴有呕吐、抽搐、脱水; 5.发热伴有皮疹; 6.发热时间>3天; 7.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 8.发烧伴有其他可疑症状。 唐彦表示:宝宝患病状况是否严重,不是看体温的高低,而是看精神状况,所以家长不要一看到宝宝的体温升高,自己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 医生支招 3个月以上宝宝可服用退烧药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发热又来不及就医,在家应该如何应对呢?唐彦表示,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吃退烧药,而最适合宝宝的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宝宝可用;布洛芬,6个月以上宝宝可用;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退热的主要方式是松解衣物散热(3个月以下孩子发热超过38℃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而且对于3个月以下宝宝,家长也难以把握孩子病情轻重,所以必须看医生)。 在用药方面,家长应该注意,退烧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药,不能消除病因。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滥用退烧药,因为孩子发热最常见的致病源是细菌与病毒,但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热,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用错药了,只会适得其反。 唐彦提醒:家长在家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后,不要掉以轻心,发热只是疾病发病后的一种症状,发热的病因更是多种多样。暂时退热后,要及时前往专业医院进行就医,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中医疗法 多种治疗手段改善发热的症状 对于发热,省中医院应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1.小儿推拿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来调整机体的病理状态,改善发热的症状。 2.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可以通过鼓舞阳气,提高宝宝自身的身体机能,改善宝宝身体抵抗力弱、经常容易生病发烧的情况。省中儿科穴位贴敷用药温和,对宝宝的皮肤刺激小,无论多大的宝宝都适用。 3.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主要从日常的角度出发,提高身体的素质,无论是对正在发热的宝宝,还是发热预后的宝宝都有着独特的作用。纯中药的药浴,通过熏洗这种中医特有的外治法,对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有着明显的作用。 在省中医院儿科,对发热的疗法并不仅限于此,还有像口服的中药、抗感香囊、三九三伏贴等,对小儿各种疾病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本报记者 闵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