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金凤 记得老家有句俗谚:“半斤心绪四两药”,强调健康心态对养生的好处。老来细思量,这话一点都不假: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几位老姐妹,每年参加社区健康体检就忧心忡忡,生怕又査出什么怪病来;真是越怕越见鬼,取回的报告单上往往宿疾未尽,又添新异……思想压力一大,不病也真的闹起病来! 窃以为,这是不懂得自然辩证法的缘故:人体在不断运动的同时,疾病也在不断运动;人老了,衰老退行性疾病只要控制住,静止下来就是胜利。若一味苛求所谓的“健康”,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压、血糖、胆固醇会增高,一些生理指标也发生相对改变;老人还要学会正确看待体检报告。她们听信此言,几年下来无甚大恙,不是一直活得好好的? 我略懂点岐黄之术,是因为我在乡下干过几年赤脚医生。但教人容易,事到临头,自己也往往是当局者迷:半年前,我外出办事,在公交站台前被一青年撞倒,跌在别的乘客身上,他不过来搀扶,也不道歉,就很快跑远……站台上几个人都叫起来,我心里特生气,老半天说不出话来。不久,感到气促、胸闷不适,回到家用听诊器一听,果然“窦性心律不齐”和“早搏”的老毛病犯了!我边吃药,边和老伴叨起此事。心宽体胖的老伴反而埋汰我:“你激动了,不激动咋犯病呢?凡事该往宽处想,人家肯定有原因嘛。” 我当时挺不服气,但事后静静一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毛头小伙走得极匆忙,神色也不对头,是否要去赶火车或有什么急事呢?要不就是因为走得太急,根本没有意识到撞到什么人……自己能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坏情绪立即飞遁,就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体内诸多不适立即消散。 毋庸讳言,精神性疾病难治,难愈;并且诱发多种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真正大敌。所以颐养天年的老人,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行。应该看到,客观世界不会因某个体的需求而发生改变,而渺小的个体终究要融入集体的洪流之中去。当我们与面前的世界发生摩擦时,与其忧心忡忡或者怨怼搏击,倒不如心平气和地先解放自己,给纷乱的大脑一个整理的机会,再做出下一步的选择,结果一定会大相径庭的。人在自我改变后,就能自觉地与世界和平共处,浸染于无限美好与友善的情愫之中。 “半斤心绪八两药”,在文明、和谐的社会里,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这好心态不是抹杀个性,抹杀自己的独特追求,而是把奔驰的情绪引入下一个驿站,调整好情绪待人处事,让自己心底充满阳光的同时,也让别人的心底充满阳光。 (作者原工作单位:大理州人社局,6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