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绿色化石”,更是生活里不可缺失的一道风景,如何做好日常养护和复壮工作,让古树名木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呢?1月5日,昆明市植物研究所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对呈贡文庙大成殿院落古树名木保护进行调研指导。专家认为,昆明市首个利用玻璃栈道形式保护古树名木的做法,或许能给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一些启示。 围池不利于古树名木生长 据了解,2011年,呈贡区就对全域范围内的部分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进行了走访调查,并为每一株古树名木建立专门的档案和挂牌保护。在日常养护和复壮的过程中,呈贡区为每一株古树名木定制“复壮方案”,如针对呈贡文庙内倾斜比较严重的古树采取支架支撑,对前殿人员来往较多区域,在最大限度展现古树风貌的基础上,采取设置保护性围栏进行保护。针对其他区域的古树也分别采取了设置保护性栅栏、支架支撑、填堵树洞、防治病虫害、打孔施肥、培土等复壮管理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 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对呈贡文庙内古树资源进行调研后发现,随着发展,古树生长原来的泥土地可能变成了砖块或者硬质铺装,还加装围池进行保护。有专家表示:“这样也是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但建设的围池多数偏小,达不到树冠投影面积下均为保护区域的要求。”围池保护会让古树吸氧和水分吸收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确保古树名木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是保持原来的生长环境不改变。 采取架空铺装地面的方式 呈贡文庙作为呈贡区范围内古树及后续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多年前因通行需求,铺设了人行小道,这一举措改变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呈贡区城市管理局向责任单位多次提出建议,希望扩大围池保护古树生长环境,但因为场地实际情况,实施难度较大。为此,呈贡文庙对大成殿院落内地面采用架空铺装地面的方式,既能保护原状地面铺设,展现文物风采,满足通行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古树名木原来的生长环境,保证树根能得到充分的氧气和水分,利于古树名木的生长。专家提出,呈贡文庙通过采取架空铺装地面方式保护古树名木,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第一家,具有非常高的推广意义。 截至2020年12月,呈贡区共有古树及后续资源163株,其中建成区范围内共有古树及后续资源137株,分别位于呈贡文庙(古树38株,后续资源72株)、江尾社区(古树1株,后续资源3株)、龙街社区(古树1株,后续资源2株)、三台寺(古树1株)和三台山公园(古树6株,后续资源13株)内,其中呈贡文庙内古树及后续资源是呈贡建成区范围内数量最多的区域。 本报记者 闵楠 文 呈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