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第A03版:要 闻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2021你有什么期待?
可通过三种途径互动 我们把你的心声带上两会










    备受关注的云南省“两会”今日起在昆明召开。开屏新闻客户端开通“2021我期待”专题, 诚邀各界网友一起“云参会”。

    你有哪些新期待,有些什么建议和意见,即日起,可以登录开屏新闻客户端,点击“拍客”栏目,进入“2021我期待”专题告诉我们,也可以通过春城晚报微信公号、春城晚报新浪官微留言。我们将把你的心声带上两会。

    希望“早日摘下口罩”

    记者在街头采访中发现,2021年市民最关心的事情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早日摘下口罩。

    经过坎坷的2020年,大家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有的人希望家中小孩能够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有的人希望今年学业顺利,争取不挂科;有的人希望好好工作,挣更多钱让生活更美好;有的人希望春城再增绿化,变得更宜居;还有的人希望昆明的道路赶快修好,让出行更便捷……大家在定下小目标的同时心系云南,希望未来的云南能够永葆活力,更加繁荣昌盛。

    定个小目标:找份好工作

    来自红河的覃峰是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有些忐忑:“当初读研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有更高的起点,我读的又是管理方面的专业,好多企业一开口就要工作经验,学历有时候都是其次的。”

    覃峰希望今年能够增加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考名额,倡导各大企业广纳贤才,让新一届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好工作。“我今年的小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从零开始积淀自己吧!”他说。

    希望云南的景区更“智慧”

    黄琳在北京路上等红灯时,发现路边的指示牌上有一个“地名信息”二维码,她好奇地扫码查看,手机马上显示了北京路的照片,还有关于北京路历史文化的中英文资料,不仅有音频介绍,还有旅游视频。“外地游客来昆明玩,在路口等红灯时用手机扫码后,花两三分钟就可以对这座城市了解一二。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但大大降低了外地人对昆明的认知门槛。”黄琳说。

    黄琳喜欢旅游,她认为旅游期间最大的难题是难以获得官方的信息,哪好吃、哪好玩、哪好住,大多数时候要靠游客自己找攻略,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坑。同时,大多数人的行程较紧,旅游时更多的是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她希望未来云南的各大著名景点、城市都能像北京路那样,增加二维码。这样,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了解景点背后故事、文化内涵等,这样的旅游才能更有收获。

    期待开通更多“买菜专线”

    继“世纪城—珥季路地铁站”“虹山社区—麻园”等地开通招手即停公交车后,去年12月3日,大观街道三合营社区也开通了“社区微循环”招手即停公交车。由于路线起终点围绕小区和农贸市场进行规划,因此这些线路深受老年人喜欢,被他们亲切地称为“买菜专线”。

    类似于三合营社区的老旧社区在市内还有许多处,都住着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但因辖区内道路狭窄,宽体公交车难以行驶,社区老年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成了一个大问题。

    西山区采荷路附近的赖永明爷爷今年64岁,平时,他喜欢约着几个朋友到3公里外的杨家地农贸市场买菜。但由于腿疾行动不便,他经常需要朋友们搀扶或者等待。看到新闻上有的社区纷纷开通了社区微循环公交车,他说:“我希望今年我们这边也能开通一趟,方便老人们买菜或者出门。老年人几乎每天都会出门买菜或者散步,但出行时间经常和上班族、学生们重合。有时候公交车上大半是老年人,一些年轻人让着老年人,自己坐不上公交车,这样很耽误年轻人工作、上学。如果能多开通些社区微公交,既能方便年轻人,也将惠及更多老年人。”

    期待更多

    5G应用场景落地

    随着5G技术的飞速推广,5G手机进入千元时代。大学生小马也“赶时髦”入手了一部5G手机,开通了5G套餐。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他说:“第一次体验5G网络,看着下电影、下软件的速度可轻松飙到每秒七八百MB时,我十分震撼科技带来的力量。期待今年生活中有更多的5G应用场景落地。”

    盼更多年轻人到山区支教

    再过几天,在怒江支教的初中教师小风就要结束支教生涯,返回昆明的工作单位了。云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毕业的他,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城里上学,到了怒江支教,才体验到一些学生上学的艰苦。

    他说,学校里可以远眺到当地最高的一座山。夏季云雾环绕,冬季会有积雪,这景色是在城里看不到的,但气候并不宜人。“夏天的时候,宿舍湿气大,衣服经常晾不干。前不久冷空气频繁,在宿舍里感觉很阴冷,还好学校为每位老师准备了取暖器。”小风说。

    尽管条件一般,但学生们上学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很喜欢年轻老师,最喜欢给他们分享有趣的历史故事、热点解读,还喜欢和他们分享的翠湖海鸥……小风说:“他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我很舍不得他们,如果未来有机会,我还会申请到偏远地区支教。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年轻教师积极支教,为远处的学生们带去更多不一样的体验。”本报记者 夏苇 文

    王宇衡 周柯妤 摄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