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
第A06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
生态好了 钱袋鼓了

    “这片胡椒地有5亩多,是5年前通过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帮扶发展起来的。”虽已隆冬,杨然嘎的胡椒树依然长势良好,片片绿叶在阳光下泛着光。他说,“胡椒苗和水泥桩都有资金帮扶,林业局还给了化肥、农药,教我们种植技术,去年收入有2万多元,全家一举脱了贫。”

    杨然嘎的家,在绿春县平河镇东哈村,他家的变化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生态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红河州林草系统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累计投入林草项目扶贫资金22.29亿元,使5.71万户贫困户、22.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全州林草行业扶贫项目向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县倾斜安排,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110.3万亩,投入资金17.3亿元,44904户贫困户,17.3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大黑山镇嘎处村地处半山腰,村民过去主要种植玉米、苦荞等作物,该村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带动,发展美国山核桃种植1839亩。目前,部分山核桃已挂果。“荒山坡成了我们致富的‘聚宝盆’,山核桃成了‘致富果’,良好的生态鼓起了山区群众钱袋子。”卧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合斗说。

    依托绿水青山,红河州着力推进生态产业绿山富民。“十三五”期间,红河州重点抓好林药、林菌、林牧、林果、林旅、生态农家乐等生态产业,推广公司+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累计建成林草产业规模化扶贫示范基地1500余万亩,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500余元;发展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41家,企业从业人数1.5万余人;发展林业企业520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8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树芬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