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制度和技术可以解决。或者直接点说,没有人是可以百分之百被信任的,但是技术可以。因为技术是中立的,它只认数据,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年关将至,云南建投第二安装工程公司(简称安二司)的管道工杨通成,领到了春节前最后一笔工资,也是2021年的第一笔。在云南,有28万名建筑工人和杨通成一样,不必担心年底工资拖欠,可以安心过年。原因在于安二司基于钉钉,上线全国首个数字化实名制管理平台(下称平台),为建筑工人直接代发工资、集体投保,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工欠薪难题。 自2019年末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安二司与钉钉共同构建的这个“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已经将28万名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录入系统,这些信息还将回传到云南省建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库。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信息闭环,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整个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建筑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提供技术上的全面助力。 简单来说,这个“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就是一个信息收发和管理中心,将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管理由于技术的加持,更加科学也更加智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运用,精准、全面且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另一方面,类似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概念,这个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由于信息透明而带来了监督和管理上的便利。 对于建筑这个传统行业来说,技术层面的革新,带来的不仅是管理效能的提高,更是观念上的突破。我们试想,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建筑行业从业者的所有信息都掌握在管理者的手中,他们既无议价权也无监督权,即便利益受到侵害,维权之路也十分艰辛,成本非常高昂。但在数据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 以考勤为例。以前是人工打卡,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工人每天上下班只需要在考勤机面前站上2秒打卡,就可自动记录出勤和工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更要看到,建筑行业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数字化管理压缩了这些灰色地带,使行业得以在阳光下运行,优秀的人优秀的公司更容易“被看到”,从而形成了正向激励机制,行业竞争趋于良性化。 平台的上线,最大也最有价值的功能在于,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欠薪这个老大难问题。建筑行业是欠薪的多发高发之地,这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常常要经过分包来完成,甚至是二次、三次分包,而这些主体之间又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约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欠薪。实践中,包工头是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经常是工程款已经到位,但包工头拒不发放工资,农民工求诉无门。 平台之所以能解决欠薪拖薪问题,就是找准了要害,建筑公司越过包工头,直接代发工人工资,专款专用,确保银行把工资打到工人的银行卡上。其核心机制在于,建筑公司只有在支付完工人工资之后,才能在钉钉上发起对公支付申请,向劳务分包公司支付服务费。 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钉钉承担了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功能。事实上,关于农民工欠薪问题,早就有人想到了引入“第三方”机制,但一直未能得以广泛运用,问题就在于:谁是可信任且无利益关联的第三方呢?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制度和技术可以解决。或者直接点说,没有人是可以百分之百被信任的,但是技术可以。因为技术是中立的,它只认数据,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科技赋能,改变生活。对于农民工来说,能够及时地拿到足额的工薪,就是最大的幸福感。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尊重,也将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和良性发展。去年下半年,安二司基于实名制管理平台,进一步拓展物料管理系统,530多家供应商主动上线钉钉,参与生态联动。相信未来也将有更多的行业与钉钉合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