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推动各项防控措施在农村、在社区得到落实的有效载体。”全国政协委员杨鸿生说,通过这次疫情也要看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存在对传染病筛查、识别、诊治的能力和经验欠缺,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弱,在建设和功能设置时基本没有考虑传染病防控需求,基层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偏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不足等问题。 杨鸿生委员建议,应给予云南等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提升基层对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能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业务功能,加大硬件投入力度,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短板;加大对西部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监测、识别和初步处置的能力。 本报记者 李翕坚 建议从国家宏观层面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联动配合,使两大宏观调控手段综合发力,更大力度支持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张岩松代表 近年来,民族地区努力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积极发挥就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但就业渠道窄、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建议“十四五”期间紧贴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市场用工需求和民族地区劳动力实际,鼓励和支持企业面向民族地区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实施东西部提高劳动力素质协作帮扶力度,通过校企合作等,有效拓展民族地区劳动力选择就业的宽度、广度和质量。 ——黄丽云委员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在带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十四五”期间国家进一步重视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价值与贡献,鼓励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以“科技+文化”重塑我国文旅产业,实现文旅机构、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入“新文创”理念和方法论,充分运用网络文学、动漫、影视剧、网络视频等多种数字化手段,推动线下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范稳委员 本报记者 瞿姝宁 张潇予 采访整理
|